田原 文畫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若要不瘦又不俗,天天吃點筍烤肉。”又云:“君子不可一日無竹。”“梅蘭竹菊”,四君子也。歷代文人、畫家,題詠、畫作甚多。
鄭板橋,揚州八怪之一。字稱“六分半”,畫則“蘭、竹、石”。畫竹甚美,題詠也多。其實揚州、興化等地,并不大宗產竹。種竹僅是點綴園亭而已。且看板橋題竹:“余家有茅屋二間,南面種竹,夏日新篁初放,綠陰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涼適也。”揚州有座“個園”,“個”者竹葉也。栽有竹,數叢而已。文人栽竹,大抵取其君子之風,品格高雅也。故板橋題畫有:“一蘭一竹一石,有香有節有骨,滿堂君子之風,萬古青蒼之色”之詠頌。板橋之竹,乃庭園之竹,多取其一枝兩枝。“敢云少少許,勝人多多許,努力作秋聲,瑤窗弄風雨。”“一兩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葉,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疊疊”“一尺竹,數寸根,何處栽,古瓦盆。”栽在古瓦盆里,那更是又小、又少了。這些等等,只是寫出高風亮節,文士清高之氣,不必求多。
你見過“竹海”嗎?四十年前,我到過宜興“竹海”。因是采訪,有當地干部帶路介紹。先在山腰,見一粗竹,有盆口大,掛有牌:“竹王”。我見山腳溪邊,有小孩用桶提水,不見鐵箍。原來是這種巨竹制成。我問:“這么大竹,要長幾年?”干部一聽笑了:“竹子不比樹木,一年年地長大,多大年齡,可見年輪。竹子只是出土多粗,長大即多粗。如出土是細的,長十年也是細的。”我聽了臉紅,可見我的無知。上到山頂,叢叢竹林全在腳下,千千萬萬枝頭,隨風搖擺,似海浪起伏,啊,真是竹的海洋名不虛傳。晚宿山腳下一座小學里。山里無人,四周寂靜。半夜被很大的海濤聲驚醒,細聽,原來是風刮竹子的聲音,“嘩——嘩——”,如海浪沖激岸石,洶涌澎湃,翻江倒海。這時才真悟到“竹海”之氣勢、神韻!
丁山鎮,陶都也。盛產紫砂茶壺,名揚四海。收藏者,只看中時大彬,楊彭年,陳曼生,龔春等名壺。殊不知宜興產竹,當今制壺藝人受了竹的啟發,制作竹形茶壺,幾可亂真。我藏有竹形壺數十種,有筍狀、竹根狀、竹椅狀、竹籮狀、竹節狀等。這兩把一為竹根,根處冒出竹芽為壺嘴,壺把為竹圈,壺蓋連著竹節,嚴絲合縫,不知者以為無蓋,蓋上砍印累累,還有劈缺處,維妙維肖。另一高把壺,如多年陳竹制成,黃舊開裂,精品也。從中可見藝人觀察之細,手藝之巧如今君子,擁有竹園者鮮矣。面對“竹壺”品茗,當可聊以寄興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