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湖北)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肖揚院長及各位院領導:
編者按:
法院判決因無法執行而成一紙空文,且這種現象在全國范圍內有蔓延趨勢,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當一個權力體系中本來應最具權威的機構都在逐步喪失權威時,良性、理性的社會秩序將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一方面,我們需要追問這些權威機構權威喪失的原由,另一方面,設立專門的執行機構也不失為迅速加強權威的應急之策。當然,從長遠看,我們仍然需要充分了解權力體系的"空洞"何在?否則,再多的"權威"加進去,也仍然會在不知不覺中從"空洞"流失掉。這樣的問題,不僅是法院在面對,許許多多的權力機關都在面對。
李杰先生在給編者的信中說,他是《南風窗》的忠實讀者。本刊今年4月號曾重登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1989年給本刊寫的一篇文章(肖揚時任廣東省檢察院檢察長),文中提到當年廣東省檢察院率先成立"反貪污賄賂局",后來這一做法推廣到全國。有感于此,李杰先生特意將這封給肖揚院長的建議信托本刊轉達。
當前,法院"執行難"這一話題已多見諸電視、報端、雜志。對此最感棘手的莫過于各地基層人民法院。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現象?恐怕原因是多方面的。這里不再一一列舉。無論是各級人民法院還是被執行主體,真正按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裁定執行時,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及阻撓,使法院的執行工作處于被動。有的一拖就是幾年,有的久拖不決。且暴力抗拒人民法院執行的案件時有發生。案件的執結率大有下降趨勢( 這里所說的執行難主要是指民事、行政、經濟案件判決后執行難)。至于理由,雙方都可以說出一大串。但我想,為什么人民法院的刑事案件判決、裁定后不會出現"執行難"?因為刑事案件從偵查( 公安局)---檢察(檢察院)或自訴---審判(法院) ---執行(除死刑、罰金、沒收財產由人民法院執行外,其余由監獄、勞改場所、公安機關執行) ,它的執行帶有限制及人身強制的權利。
據此,我建議: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局"及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局",由原各級人民法院執行庭改設,強制執行局屬行使法院判決、裁定執行權的司法執法綜合機構(以區別于行政執行機構)。它可全部由司法警察組成,佩戴法警標志,行使生效判決,裁定執行權。一、行使案件審判時解押人犯、維護法庭秩序的權力。二、行使刑事案件生效判決、裁定后的死刑、罰金、沒收財產的執行權力。三、受理民事、行政、經濟等案件判決、裁定生效后,經當事人提請,應由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案件。強制執行局下設司法拘留所。有權裁決對抗拒、阻礙人民法院執行的人員實行司法拘留并處以罰金。構成犯罪的由強制執行局先行司法拘留,再交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強制執行局有權隨時傳喚被執行人申報財產。依法凍結、扣押、劃撥、查封其財產并處理。有權對被執行人采取其它必要限制措施(但我并不主張以對人身加以強制作為民事強制執行的主要手段)。這樣,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局既是國家審判機關的一部分,又是一級國家司法強制執行機關。它本身就體現了法律的尊嚴與統一。其組織程序及執行程序可由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制定,或者由最高人民法院報請全國人大依法制定。這一建議,不知可否。若要實施,應根據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定。只要<
能有利于人民法院的執行工作、有利于國家和人民、有利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我看是可以考慮的。
湖北省宜昌市一公民李杰(編輯: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