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夏
明朝的開國大帝朱元璋是個標準的棋迷,南京莫愁湖公園內有座“勝棋樓”,就是他弈棋輸給大臣徐達的。由上而下,帶動民間棋風日盛,歷久不衰。天啟年間,出生于婺源(今江西)江灣的江君輔就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小時候的君輔聰明伶俐,在被大人抱著下棋的過程中無師自通學會了圍棋。稍大,則喜歡觀人對弈,而且一看就是幾個月。見別人不解,他說:“我 已經看清了所有變化,也就沒必要再下了。”眾人見他口氣頗大,都有心一試,結果布局才寥寥數子,君輔已能預測出終局的勝負了。
君輔到了十七歲,弈名日隆,經常有各地高手邀他對局,而君輔則來者不拒,有請必到。一日有人到家中說,江北有善弈者請他去下棋,君輔二話沒說就隨他去了。哪知那人是個騙子,對那戶人家謊稱君輔是他的兒子,賣給他們做仆人以求得回家的盤纏,為免父子相見傷感,自己先從后門走了。不知內情的君輔正在廳中坐等,卻見丫環過來喝斥他去干活,弄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最后君輔展示其高超棋藝才被人相信得已脫身。這是《清朝野史大觀》中記載的流傳甚廣的故事,從中可以看出君輔為求弈棋已到癡迷的地步。
當時有個云游僧人雪野,聞君輔之名登門拜訪。手談過后,驚呼:“君輔之棋不依古法,鮮有墨守成規之著,棋力尤在我上。”此后,君輔挾技遠游荊、吳、會、粵等地,以棋會友,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未逢敵手。在同時代的棋手中,江君輔的棋以靈活多變著稱,他創新的著法常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對方往往感到無所適從,難以招架。
大學士何如寵、周挹齋極為仰慕君輔的棋藝,數次邀他入京對弈。而君輔在京城下棋飲酒,一如往常放浪形骸,不改名士本色。二位學士并不以為忤,亦發敬重他的人品。外人勸說君輔以此可謀高就,但他不以為然。左司馬孫皖桐贈詩曰:“座上無非且無利,酒中能狷亦能狂。”君輔以圍棋為他的最愛,不愿受宮中的束縛,時間長了,頗感興味索然,終未受官辭別而去。
第一譜 1-100
許在中是與江君輔同時代的國手,此局二人從右下角白7采用倒重蓮定式開始,戰斗波及全盤,但黑方機變百出,始終占據主動。
黑18是此形要點,22后,角部白已無法再應,只能先搶占23扳、25長,否則被黑82位扳,白難受。
白29頂時,期望黑跟著擋。但黑30機敏地退,白計劃落空。
黑32夾,白33立意氣用事,此手應于A位虎后搶先攻擊中腹黑5子。
34亦可于A位長,白35粘時,34再長徹底破掉白根據地。
實戰34跳后36扳棄子走厚中腹也相當滿意。
白43斷時,黑44打,46貼緊湊,白已無法脫身。
白49飛補無奈,黑50舒服地挺頭,已占據優勢。
黑52扳頭嚴厲。
白56靠,58虎次序巧妙,66、68、70長后再72位虎步調甚佳。
黑74瞄斷好手,白75、77不得已。
黑80可能是漏算,損著。
第二譜:1-100(即101-200)
本譜白方竭力反撲。白7對黑施加壓力,對此黑12補自重,優勢情況下,不給白任何機會。
白19惡手,此時還要攻中腹黑棋,可以看出白在惡劣形勢下已經孤注一擲了。此手應于34位補角,以后再徐圖良策。
黑20長嚴厲,30多棄一子好手,以下通過轉換,黑又占得大角,優勢更加明顯。
53、55打拔一子是最大官子,79以下試圖生出事端,但黑應對無誤,白官子反受損,已無力爭勝。
1-200手以下略,黑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