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發生在美國的系列恐怖襲擊過后,美國方面經過幾天緊張調查迅速把主要嫌疑目標指向蟄伏在阿富汗境內的本·拉登,為報復拉登特別制定了代號為“雄鷹行動”OperationNobleEagle的軍事計劃,布什總統一再發誓:要打贏“21世紀第一場戰爭”。
美國會不會成為第二個“前蘇聯”?
人們發出這樣的質疑:美軍這一次軍事行動會不會為這個國家帶來“第二個越南戰爭”,而這一次人們更想知道:美國會不會成為第二個“前蘇聯”?
“前蘇聯”從1979年開始發動阿富汗戰爭。入侵阿富汗不到5年投入10萬大軍,到1987年有條件撤軍時,一共有近4萬名前蘇士兵把鮮血灑在這塊遠離祖國的土地上,在小小的阿富汗耗資超過200億美元。
面對國內一些人士的擔心,布什總統也承認說,美國面臨的是“新世紀初的嶄新形式的戰爭”,因為美國要對抗的是一個行蹤飄忽、不知身藏何處的敵人,這個敵人使美國的打擊變得“沒有戰場,甚至沒有戰線”。而小布什的父親,當年海灣戰爭的主角老布什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要打擊一個隱身人般的敵人,簡直難上加難。
據軍事專家分析,美國“雄鷹行動”整個作戰計劃可能包括三個階段的行動:首先以巡航導彈為前鋒發動空襲;其次用飛機進行地毯式轟炸;最后派遣地面部隊打掃戰場。這將和美軍在海灣與科索沃戰爭中所用戰術大體相同。但是,美軍的空襲到底會收到多大成效呢?
眾所周知,阿富汗國土的70%以上為山地,興都庫什山脈在境內由東向西綿延1200多公里,這為阿富汗“塔利班”武裝提供了天然的防守陣地,面對復雜的山地環境,地毯式空襲很難奏效,易守難攻的重巒疊嶂又給美軍地面進攻部隊帶來極大的麻煩。崎嶇的山地使美軍慣用的坦克等重型武器派不上用場,而“塔利班”則比美軍在越戰中遭遇的對手更為難纏,狂熱的宗教信仰使他們個個視死如歸,必要時絕不吝惜采取超出常規的反擊方式。更何況與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相比,美軍在這一次行動中將第一次遇到來自后勤保障方面的顧慮。
海灣戰爭中,沙特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地位和雄厚的財力使美軍在戰前可以從容部署且無后顧之憂。科索沃戰爭完全是在北約的后院里作戰。但這一次情況大不相同,阿富汗周圍的臨國鮮有美國盟友,伊朗不用提,北部俄羅斯更是不會容忍美軍在眼皮底下肆無忌憚地大開殺戒,所以美軍此次軍事行動,更大的難處可能來自于后方。
世變時異,擺脫越戰陰影
那么也許有人會問:如此分析美軍如果悍然發動進攻,美國陷入第二次越南戰爭泥潭,或是在阿富汗成為“前蘇聯第二”,其可能性恐怕真的很大了吧?事實上,就是20年前“前蘇聯”在阿富汗折戟沉沙,從戰略角度上分析對今天也沒什么可供參考之處。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對手發生了變化。無論是越南戰爭還是阿富汗戰爭,交戰雙方實際上是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越南戰爭中越南共產黨一方幾乎所有戰略物資均由“前蘇聯”和中國提供,這種供應大到武器彈藥,小到大米暖水瓶,而越共方面要做的只是一心一意打仗。
類似的情況我們在阿富汗戰爭中看得更為明顯,在蘇軍出兵阿富汗之后的18個月里,美國中央情報局就已經建立了一個向阿富汗游擊隊秘密運送武器的龐大的運輸網,資金主要由美國和沙特提供。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會清楚:無論是越南戰爭還是阿富汗戰爭,其實都是當時兩個超級大國對峙的戰場,只是兩個超級大國不肯面對面在戰場上廝殺罷了。
所以反觀冷戰結束后美軍兩次重大軍事行動: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與其說勝在明處不如說勝在暗處。這兩次戰爭美國方面均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準備工作做得充分,這里包括軍事和外交兩個方面。
阿富汗地小國窮,經濟實力非常有限,再加上近幾年大旱不斷,國家經濟本來就已經處于崩潰邊緣。而“塔利班”政權在此前僅有三個國家予以承認,外交上早已經陷于孤立;如果美國這時再拿出證據證明“9·11恐怖襲擊”確實與“塔利班”和本·拉登有直接關系,那么從事恐怖行動的阿富汗現政權還能得到世界多少國家同情呢?失道寡助的它面對美國的強力打擊能支持多久,五角大樓的專家們其實完全有能耐掐算得出時間。
《海外星云》(2001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