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克將軍曾任軍政大學校長、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離職后受中央軍委委托主持編纂《八路軍》史料叢書。我從1972年就在他的領導下工作,先后在軍政大學五大隊,理論研究部,黨史政工教研室,政治教研室工作。離職后參加《八路軍》史料叢書的編纂工作。在20多年的接觸中,深感肖克同志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知識淵博,尊師重道,而且平易近人、待人熱情謙虛,在品德和治學態度上堪稱楷模。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事實。
一、在黨史教學中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強調歷史事實是最大的權威
1981年7月,在討論建黨60周年黨史研究學術會議的發言稿時,肖克在講到黨史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時指出:由于個人崇拜的影響,林彪和“四人幫”壟斷了黨史和毛澤東思想的解釋權,將毛澤東神化了,從而形成了在黨史研究的領域中,存在許多不良傾向:黨史只宣傳毛澤東一個人,而把其他領導人加以歪曲和丑化,影響很壞;“唯上”、“唯權”論,“唯定論”;在黨史研究中設了許多禁區,有些歷史問題某些權威人講了,或有了決定就不能再研究;不認真調查研究,不占有歷史或有了資料不認真分析。這樣就不能根據歷史情況做出正確結論。他講到研究黨史的正確態度時說:“千言萬語可以概括一句話,就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實事求是,求實存真。為此,第一要充分占有歷史資料并認真進行分析研究,從事實中求得正確結論。第二要有秉筆直書的精神,要有勇氣,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歷史事實是最大的權威。黨內要提倡講真話,黨史要提倡講真黨史。肖克言行一致,帶頭撥亂反正,糾正了黨史研究中許多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問題。在1973年批判林彪反黨集團時,中央批發的材料中,有的說林彪在南昌起義時還是見習排長。肖克認為這樣說不符合歷史事實。在1927年5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北伐,蔣先云同志犧牲后,干部調整時,林彪即升為連長了。他要我講課時將這個問題糾正過來。當時我認為肖克講的是有根據的,可信的。但又考慮到這個文件是中央批發全黨全軍的,如要糾正必須能充分可靠的根據,必須慎重,最好能找個旁證。我將此想法向肖克報告后,他當天給長沙覃士冕(覃北伐時期曾與林彪一起工作)打電話,覃證實了在1927年5月中旬,蔣先云(當時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26師77團團長兼黨代表)在參加第二次北伐戰役時,于臨潁地區一次戰斗中犧牲后,干部調整,林彪從見習排長提為連長。我據此在一次講課中將這一問題說清楚了。過去講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的歷史時,講第一、二、三次反“圍剿”,是毛澤東指揮取得了勝利,第五次反“圍剿”是從共產國際來的李德指揮的,遭受嚴重失敗;而第四次反“圍剿”不講誰指揮的,只講在毛澤東的正確軍事思想影響下取得勝利的。當時所以這樣講,是因為第四次反“圍剿”是在1932年底至1933年3月期間,這時毛澤東已被蘇區中央局寧都會議錯誤地撤銷了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職務,離開紅軍到地方工作,不能再講毛澤東指揮了。同時又不敢講是周恩來、朱德指揮的,因為周恩來是接任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職務,就形而上學地認為,既然毛澤東被錯誤路線所排斥,就不能說接任者正確。于是就對誰指揮避而不講。學員對此講法普遍不滿意。我將此問題向肖克報告后,肖明確講:第四次反“圍剿”是周恩來、朱德指揮的,取得了很大的勝利,這是歷史事實,要如實講。從而解決一個疑難問題,恢復了歷史本來的面目。肖克多次講,對夏曦要正確評價,不能因為他在湘鄂西根據地肅反中犯了嚴重錯誤,就將他全都否定,說得一無是處。夏曦是新民學會會員,早期是與毛澤東一起工作的。八七會議后,李維漢調到中央工作,夏接任湖南省委書記,與郭亮、柳直荀等堅持地下斗爭是有貢獻的。他是在長征途中犧牲的。對他說得一無是處,不符合歷史事實。
二、支持、幫助我寫評述百團大戰的文章
1978年秋季的一天,唐棣華(黃克誠的夫人)到我辦公室,主動說明她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要辦一刊物,名《近代史研究》,第一期(創刊號)要發表彭德懷自述中的幾個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是百團大戰。她說彭德懷病重期間,身邊只有她侄女彭剛,他對彭剛說:毛主席關于百團大戰給我的賀電,直到抗美援朝出國前,我才交給中央辦公廳。這說明彭總對百團大戰的批判至終是有意見的。為了配合彭德懷自述的發表,想請人寫一篇介紹百團大戰情況的文章,我找了很多單位,都不敢寫。聽說你是研究中共黨史的而且是重點研究抗日戰爭時期的,特來請你寫此文章。并說如能寫出你對百團大戰的看法更好,不然只寫百團大戰的經過也行,態度很懇切。我當時即答應寫,而且表示如寫就不僅寫經過,還寫寫我個人的認識。她當時表示很滿意,并希望早日寫出初稿,共同研究。我的直接領導,校政治部一位主任知道此事后,立即找我談話,說你怎么接受這樣的任務?這是冒險的,你還不接受教訓嗎?(我一度參加編寫黨內兩條路線斗爭的材料受到錯誤批評),他是關心我,怕我再犯錯誤,勸我不要寫此文章。當時“四人幫”雖已打倒,“文化大革命”已結束,但彭德懷還沒有平反。我思想上有壓力,有顧慮,就去請示肖克。我將唐棣華來約稿的情況如實報告后,肖明確說:你是搞黨史的,人家找上門來,你應該寫,怕什么,我支持你寫。為了幫助我寫此文章,他主動介紹1945年七大前后華北工作座談會的情況,他說當時批評百團大戰最積極的,軍隊是朱瑞和林彪二人。聶榮臻沉默不語,似不贊同。彭德懷因受批判,七大的選票大大減少。這篇文章題目是《關于百團大戰問題的探討》,內容是:一、百團大戰發動的背景和目的;二、戰役經過和取得的戰果;三、百團大戰的意義及其經驗教訓。其意義:1、提高了了全國軍民抗戰勝利的信心;2、沉重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粉碎了它迅速解決中國事件的夢想;3、有力地駁斥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謠言(如說八路軍游而不擊),提高了共產黨八路軍的聲威。主要教訓是:在軍事上,百團大戰是使用華北我軍幾乎全部兵力,以戰略進攻的姿態進行的,超出了敵后戰略防御的限度。政治上,發動百團大戰的目的之一是以大的軍事行動來影響戰局,制止投降危險,有積極的一面。同時也反映了對國民黨頑固派投降的疑懼。只強調集中主力配合正面戰場作戰,忽視了敵后戰場我軍力量的保存和發展。初稿寫出后,肖克親自修改,在結束語中他加了一段:從當時我軍在敵后處于戰略防御階段來說,百團大戰采取全面進攻戰略態勢,軍事上是早產的,政治上是有錯誤的。但不能說是流產,更不能說是投降主義的產物。也不能否認在戰役戰斗上取得了重大的勝利,以及對全國戰局有一定的影響和提高我黨我軍聲威的重大意義。從理論上說,在敵后處于防御階段不應舉行戰略進攻,這一般是指全面的戰略行動而言,但從各戰略區甚至較少方向,可以抓住適當時機舉行區域性的戰略進攻,這是許可的,也是可以成功的。這段話對這篇文章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這篇文章在《近代史研究》創刊號發表后,《解放軍報》在第一版轉載了此文中關于百團大戰的歷史意義部分。我被邀在中共黨史人物傳討論會(廣州會議)和中國人民大學作了專題講演,引起強烈反響,對撥亂反正,正確評價百團大戰問題起了積極作用。沒有肖克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我是難以寫成這篇文章的。
三、工作中傳幫帶
肖克關心愛護教員、干部,注意在工作中培養鍛煉,進行傳幫帶。1978年2月,《解放軍報》編輯部為了紀念周恩來八十誕辰,邀請軍事學院寫一篇介紹周恩來歷史功績的文章。肖克與幾個院領導商定,要我牽頭組織編寫組來完成這任務。指定訓練部的尹靜山、戰略教研室的周玉璽,黨史政工教研室的馮建輝等人參加。為了幫助寫好這篇文章,肖克親自介紹周恩來的歷史功績和個人品德、高風亮節。提供了許多重要的歷史材料和他個人對周恩來的高度評價,為寫此文章奠定了基礎。我們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集體研究編寫綱目、由馮建輝執筆寫出初稿后,肖克又審閱修改。《解放軍報》1978年3月2日以軍事學院地名義發表,題目為《偉大的無產階級軍事家永放光華的一生――為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八十周年而作》。我們參加編寫的同志都體會到,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就是向周恩來學習的過程,在思想上和寫作能力上都得到了提高。1978年秋季,肖克為寫紅四軍九次代表大會的文章,從中央檔案館借來中央九次代表大會的文件,他用完后主動通知我閱讀。這份文件內容涉及紅四軍七次代表大會中朱德和毛澤東的爭論及中央對朱、毛評論,是絕密文件,一般人是難以看到的。肖克因我是研究黨史并主持黨史教學的,允許我閱讀此件,是特殊照顧。1980年,肖克審查晉察冀抗日戰爭史。在與該書編輯組談審查意見時,通知我去參加,使我了解了許多晉察冀根據地斗爭的真實情況。1981年3月,肖克向中央組織部的同志介紹中央蘇區和紅軍肅反以及富田事變情況時,通知我和馮建輝前去參加,談了一天,使我了解了中央蘇區肅反的真實情況及其嚴重后果。
四、平易近人,待人熱情,關心部屬
1978年,肖克以國防部副部長的身份率領軍事代表團訪問巴基斯坦時,曾在卡拉奇停留。當時我國卡拉奇領事館總領事王景融(是我在抗戰時期的老戰友)知道肖克是軍事學院的院長,就請肖克回國后轉達他對我們的問候。肖回國后為此事親自給我打電話(本來此事由秘書轉告就行了),使我很受感動。1981年8月中旬,傅秋濤病危,肖克到301醫院探視回校后,主動告訴我(他知道我曾任傅秋濤的秘書)說傅秋濤不行了,趕快去看看吧。第二天我去探視,傅已處于昏迷狀態。這是我與傅秋濤這位老首先最后一次見面,一句話未能說,只好灑淚而別。肖克書法造詣頗深,1993年,我請他寫個條幅,他當天就給寫了,內容是“行看星星之火,燃成熊熊之燭”,上款是“書俄國十二月黨人在流放中答普希金句”,下款是“癸酉春蔣杰同志囑書”。其中囑書二字,太謙虛了,我真是愧不敢當。在參加編纂《八路軍》史料叢書期間,我到肖克家中匯報請示工作,有次吃廣柑,他親自切開分給大家吃。工作談完臨走時,他又送出門外,我再三說請首長留步,不必送了,他卻笑著說我也散散步嘛,一直送到汽車邊,待我們開車后他才回去。以上這些具體事例,充分說明肖克平易近人,熱情謙虛,也體現他關愛部屬,尊重知識分子的優良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