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光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由一個溫飽還存在問題的國家進入一個小康社會。但是,伴隨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收入差距也不斷拉大。
收入差距過大的5種表現
目前,銀行居民存款已過6萬億大關。這里面,到底幾家歡樂幾家愁呢?90年代初,有銀行界人士說∶“10%的人掌握60%的有價證券和40%
的銀行儲蓄。”90年代中期,有專家學者說:“目前20%的人擁有80%的存款,80%的人的存款只占20%。”進入90年代末,有人根據城鎮居民抽樣調查資料推算,2%的富裕人口占有居民儲蓄存款的47%。這些說法只能是一種估計,因為金融實名制才實施不久,到底一個人擁有多少存款和證券根本無法弄清楚,自然也就無法去證實。但是專家自有專家的眼界,行家自有行家的道理,一般說來八九不離十。那么,收入差距究竟如何呢?
1.高低收入群體差距懸殊。1997年,中國城鎮前10%最高收入戶與后5%困難戶家庭平均每人全部收入之比為4.71∶1。1997年,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純收入5000元以上的占4.97%,而600元以下的占4.37%。農村居民前5%與后5%之比大約為8.33∶1。
2.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近年來繼續擴大。1997 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之比為2.7∶1,而1978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為2.37∶1,1984年曾經一度縮小到1.6∶1。
3.東部與中西部差距有所拉開。1995年東、中、西部農民收入之比為1.70∶1.21∶1,比1990年的1.50∶1.17∶1繼續拉大。1995年東、中、西部非農職工工資收入為1.59∶1∶1.24,比1990年時的1.24∶1∶1.12繼續拉大。1997年城鎮居民收入最高的省與收入最低的省收入之比為2.38∶1牷城鎮居民收入最高的城市與收入最低的城市收入之比為4.88∶1。
4.壟斷性行業與非壟斷性行業收入差距過大。1997年航空運輸業、郵電通訊業與制造業職工工資之比為2.84∶2.03∶1。收入差距的擴大,拖了共同致富的后腿。“兩頭大,中間小”是收入差距拉大的必然結果:“兩頭小,中間大”是我們走向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
到底哪些人最富有
10類人應該是最富裕的∶
1.一部分私營企業主。有的“中國首富”個人財富直逼100億元。
2.外資企業和國際機構的中方高級雇員。月收入600~2000美元不等。
3.非金融機構和房地產開發機構的項目經理。年收入20~300萬元不等。
4.一部分個體工商戶。年收入在10~50萬元不等。
5.部分企業承包者和技術入股者。年收入50~1000萬元不等。
6.著名影星、歌星、時裝模特、作家和運動員。去年甲A有的球員年收入達到50萬元。影星和歌星的收入更多一些。有的作家一部書稿賣到100萬元。
7.少數律師、經紀人、廣告人和會計師。普通律師的年薪以10萬元為起點,少數律師收入超過100萬元。廣告人和經紀人的收入也不菲。
8.一些經常講課、評審、鑒定的經濟學家和司局長。有的經濟學家出場費(有商業背景的活動)為3萬元。一般講課費為3小時1000~5000元不等,個別著名經濟學家作關于市場形勢的分析報告,半天收入超過20萬元。
9.少數違法經營者。有的走私者財富已經超過億元。其中也包括有不少從事賣淫、販毒、販賣人口、販賣文物者。
10.極少數腐敗官員。目前揪出的最腐敗官員已經擁有各種財產數千萬元至上億元。
到底哪些人最窮
1.長期失業者。失業津貼一般比下崗職工津貼還低一些。
2.下崗無業人員。每人每月生活費80~320元不等。
3.其他靠社會救濟生活者。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線每人每月60~230元不等。
4.自然環境惡劣地區、落后地區的農民。有的落后地區的農民人均年純收入不足100元。5.早年退休人員。有的退休人員每月只有3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比較艱辛。
6.停產、半停產國有企業職工。黑龍江森林工人家庭每人每月補助只有15元錢,其他靠自己在土里刨食。
對貧富差距說“不”
要有差距,這可以調動很多人去爭摘哥得巴赫猜想的皇冠,進而推進社會物質文明;但是,又不能日益拉大,要讓利于一部分想去摘、然而在爭相中被擠掉到地上的人,重新燃起摘的希望。正是基于此,當前日益擴大的貧富懸殊理應讓人十分擔心,由此,呼吁各級政府、各級領導應該說“不”了。
(一)國家應該先出右手———創造增收條件。右手的力量一般比左手大。實行財政傾斜、信貸傾斜、政策傾斜,用大力氣幫助建立弱者地區、行業、群體建設基礎設施、公共設施、信息設施,實現同外界的廣泛聯絡;興辦教育,提高國民素質,推進觀念更新;幫助建立風險投資基金,推動創業,促進高科技發展;強力指導結構調整,建立符合市場需求的產業;放開戶口限制,鼓勵農民向中小城市、農村小集鎮集中,發展第三產業;鼓勵內資外資向這些地方投入;用行政手段規范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開展對口扶持。總之,縮小弱者地區的自然劣勢,創造更多的就業門類,增加這些地方的財力和國民收入。
(二)后出左手———抑制地區、行業、個人收入增長進程。同等條件下,重點項目的布局向弱地偏移;調整稅務關系,適當減輕弱地的負擔,支持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投資興辦企業;加強個人收入調節稅、利息稅、遺產稅的征收,抑制社會財富迅速向個人集中的進程;采取政務公開,群眾監督、新聞監督等辦法,從源頭上遏止腐敗,嚴防國家資財流向個人收入的渠道;嚴厲懲治貪污腐敗。□
(編輯∶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