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何江濤發自北京

這是一次香港歷史上空前的旅行。由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率領的西部訪問團一行282人,在5月20日至5月29日同乘一架收音機前往祖國西部進行了考察訪問。訪問團一共去了西安、北京、成都、烏魯木齊4個城市。訪問團中71人為各個大集團企業的首腦,18人為香港政府司局級官員,國家部委有21人參與。本刊記者和特約記者分別在西安、北京、成都、烏魯木齊對訪問團進行了中跟蹤采訪。
情結
因為有在西部投資的豐富經驗,身為此次訪問團成員的香港剛毅集團董事長王敏剛從今年3月份開始,就不斷地被邀請去各個研討會、論壇和電視臺介紹在西部投資的經驗。
"特別是過去兩個月正式組團以來,幾乎香港的媒體我都去介紹了。”5月24日上午,王敏剛在北京港澳中心接受記者采訪時這么說。
1990年初,香港商人王敏剛在研究到中國內地開辟新的投資區域時,要在3個地區中做選擇:東北、西南、西北。
王敏剛最后選擇了西北。王的理由是:西北的人文資源很豐富,是中外聞名的“絲綢之路”的起點,許多外國客人都慕名而來,但當地的各種服務設施卻嚴重不足,這里面蘊含著巨大的商機,比其他兩個地區更有市場價值。
王敏剛在西北的第一個投資項目是1993年成立的甘肅敦煌山莊,以后又一口氣投資了吐魯番綠州賓館、青海宗喀賓館以及葡萄種植場、高原藏藥種植、民族工藝品制造等項目。目前王敏剛在西部的總投資已接近10億元人民幣,占他在大陸總投資的80%以上。
王敏剛還把在中國大陸的公司命名為“西北拓展有限公司”,這個公司下屬有一家名為“絲路旅游有限公司”,王還注冊了一家名為“絲綢之路”(www.the-silk-road.com)的網站,可見他對西北真是情有獨鐘。
和王敏剛對“絲綢之路”的癡情一樣,港商紀文鳳女士對西部的中醫藥情有獨鐘。
紀文鳳女士任總經理的新世界中國實業項目有限公司這次和云南省簽訂的合資生產植物藥的項目,是本次香港訪問團第一個簽約的項目,合同額為3000多萬元人民幣。但這已經是紀女士在云南投資的第4個中醫藥項目了。另外她還在四川投資了兩個中醫藥項目。
致力于投資“醫”“食”“住”“行”行業的中小企業的新世界中國實業項目有限公司,歸屬于香港珠寶大王鄭裕彤統帥的新世界旗下,自1997年年底成立以來,在內地的中醫藥業上的投資已經超過了3億元人民幣,其中只有一個3000多萬元的項目是在河北的安國,其他的項目都投到了西部。
紀文鳳在四川投資的是一個種植丹參的項目和一個名為“中藥通”的中醫藥B-B網站;在云南投資的是一個種植三七片的項目、一個代理在港澳臺地區銷售云南白藥的項目和控股了一個百年老店——"福林堂”藥店。
加上在河北安國投資的生產中藥顆粒飲片的企業,新世界已經在國內打造了一條完整的中醫藥的產業鏈:既有種植基地,也有生產基地,還有銷售渠道,再加上電子商務平臺。
紀女士向記者介紹,當時到云南、四川等地投資也有偶然因素,就在港府大推“中藥港”的概念時,正遇上云南、四川等地來邀請投資,一去還真看上了當地豐富的中醫藥資源。
據了解,和全國的總體情況一樣,西部絕大多數省區的外資都有近一半來自香港。

夢想
新世界公司投資的“福林堂”藥店成立于1857年。關于它的成立還有一個動聽的傳說:一對行醫的李姓父子樂善好施,經常給出不起錢的窮人看病,只要看好了,原來得重病的在他家后院種3棵杏樹作為報答即可,得輕病的種一棵杏樹,所以他們家后來杏樹成林,故起名為“福林堂”。
紀文鳳的夢想是把“福林堂”的分店開到中國和世界的各個角落,也把“福林堂”杏葉的標記帶到世界各地。“福林堂”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獲得外商投資并由外商控股的藥品連鎖店,亦是首批獲準可以跨省發展的藥品零售企業之一。
和紀文鳳的遠大夢想不同,九廣鐵路公司主席楊啟彥有一個很現實的目標,引進投資幾列最豪華的旅游列車,滿載到中國西部旅游的外國客人,從香港出發,經廣州,到西安,最后到甘肅敦煌。楊先生要引進的列車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東方快車”。
搶占西部大開發的先機,是這次香港西部訪問團的主要目的之一,更是不少香港巨商參加訪問團的主要動機。雖然連領隊曾蔭權也是到大陸后才把常口誤的“西北大開發”糾正為“西部大開發”,雖然絕大多數港商都說是“先來看看”,但港商們對西部的熱望卻處處能讓人感受到。
"東部太擠了!”李嘉誠麾下的和記黃埔(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志強一語道破來意。杜的口氣很大,“無論項目大小,我們都有能力去做,但必須要看有沒有好的項目。”李嘉誠麾下的公司在內地的總投資額已達600億港元,在西部的投資也有近30億元人民幣。但李仍舊不放過每一個可能的機會。杜說:“西部大開發國家要發展很多大的基礎設施項目,吸引投資開發的關鍵也是要搞好基礎設施。我們這次來主要是看一看西部有沒有一些可行的項目可以參與。”
也許是受朱總理在接見香港西部訪問團時說的“投資西部有機會成為香港十大首富”的話的影響,曾認為此行“商機不會很多”的亞洲第一女富豪“小甜甜”龔如心,卻在新疆一口氣簽了價值8億多元的合同,她的解釋是,正因為投資環境不完善,有風險,所以商機也大。
"聽說烏魯木齊有錢的人很有錢!”以銷售國際名牌為主要業務的迪生集團執行董事程壽康先生在沒去烏魯木齊前充滿了遐想,這個集團已經在西安和成都開了多家店,這次他要和老板潘迪生一起到烏魯木齊好好看一看。
因為有了對外資兼并國企的新政策,剛毅集團董事長王敏剛到烏魯木齊后順利地簽了兼并當地一個飯店的協議,另外他又一下簽了4.5億元合同,準備在西部繼續大干一場。
憂慮
曾蔭權這次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香港企業界到內地發展業務,最關注的是政府能否為履行合約提供足夠的法律保障,同時希望合作伙伴重信守約,此外,政策的穩定性和透明度也十分重要,可使投資者不必擔心出現任意干預、隨意征費等苦惱。”
曾蔭權道出了港商心中的疑慮。
王敏剛告訴記者,他前幾年在西部就遇到了不少“粗暴執法”的事,“只要與地方上發生矛盾,去法庭,無論對錯,輸的一定是港方。有時官司沒開審,人家就告訴你輸了。”
王敏剛感慨:“我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都這樣。”他說,前幾年,在西部投資,的確是沒有朋友和關系就不行。
紀文鳳也有同樣的感慨,“幸虧我們是大財團,人家想吸引我們繼續投資,否則真是投訴無門。”
港商認為,在西部投資,和法律問題一樣讓人頭疼的,是人的觀念,其實地方保護主義和不講原則講關系都和觀念落后有關。
在中國第一個成立合資企業的港商伍淑清女士也對目前國內不少地方存在的法律透明度差、貪污腐敗嚴重、不守信用現象嚴重痛加鞭撻。這位著名女企業家說自己也在大陸交了不少學費,現在還在繼續交。
另外,港商們都提到,在西部投資,人才缺乏也是困擾投資的一大因素。他們都提到除了政府要在提高教育素質和加強人才培養上下功夫外,港商也可以在這方面為西部做一些貢獻,大家共同來培育這個大市場。其實,伍淑清和王敏剛等人也早在這方面行動起來了。不過,伍淑清提出,最好多用“光彩事業”的辦法來進行人才培養,這樣更長久一些。
令人欣慰的是,這幾位港商都告訴記者,這兩年來,西部的投資環境已有很大的改善,特別是不少年輕而又有專業知識的官員和企業管理人員上任以后,辦事效率有了提高;同時國家的政策也比過去實事求是多了。
曾蔭權也在多個場合提醒西部:“西部地區如果從實施大開發的初期,就注重健全法律法規,嚴格規范市場運作,保障合作伙伴的應有權益,建立法制化的聲譽,便可以很快地營造出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各方面的資金、人才和技術,也有利于促進香港與西部經貿合作的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