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扎伊宣誓就任臨時政府總理
2001年12月22日,阿富汗舉行了20多年來的首次政權和平交接儀式。阿富汗臨時政府總理哈米德·卡爾扎伊宣誓就職??栐琳f,臨時政府在未來6個月內將為實現內部團結。國家重建和恢復法治而努力工作,并希望國際社會和所有友好國家繼續給予支持。寥寥數語,道出了這位新\"家長\"心中\"要念的經\",就是如何在阿富汗實現\"團結\"。\"重建\"。\"秩序\"和應對\"外力\"。但卡爾扎伊的這本經不好念。
團結:政府能否有效運轉。
在臨時政府就職儀式上,被塔利班殺害的阿富汗軍閥馬蘇德的巨幅頭像高高地懸掛在主席臺上。這一政治用意非常明顯,因為馬蘇德是迄今阿富汗各派軍閥中最有影響和號召力的人物。卡爾扎伊在就職演說中對馬蘇德大唱贊歌,目的便是籠絡對馬蘇德忠心不二的軍閥和政客。
然而,新一輪的權力爭奪隨著新政府的誕生而開始了。杜斯塔姆領導的烏茲別克族派系最令人擔憂。他開始誓言抵制臨時政府成立,后經各方勸說還是參加了政府就職儀式。但杜斯塔姆難以完全接受\"波恩會議\"所確定的政權框架,最近他一直在責罵,自稱他在推翻塔利班的戰爭中\"功勞最大\",揚言得不到外交部長或國防部長的職位決不罷休。
普什圖族的精神領袖基拉尼沒有派人參加就職儀式。他對分權協議也一直心存不滿,他認為新政府不會有效運轉,因為那些在反對前蘇聯占領的戰爭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未能在臨時政府中占一席之地。值得注意的還有,不少地方部族和軍事首領也沒有派人與會,對卡爾扎伊政府持觀望態度。阿富汗部落遍布各地城鄉,掌握著實際權力,阿中央政府歷來都是弱勢政權,卡爾扎伊政府看來也很難改變這種狀況。
重建:經濟能否擺脫困境。
阿富汗原本就是一個十分落后的農業國家,20多年的戰爭更使得經濟千瘡百孔,靠自身力量很難重建,需要國際社會的大力援助。據聯合國有關專家估計,阿富汗重建頭5年需耗資90億美元。
為給阿經濟重建增添信心,歐盟在臨時政府成立前夕,于2001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布魯塞爾舉行了\"阿富汗重建\"國際會議。歐盟和美國的官員在會議上信誓旦旦地表示,他們將大力援助阿富汗重建國家。但兩天的會議只籌措了不足300萬美元的資金。
人們不會忘記,在波恩召開阿各方磋商會議的同時,西方國家曾經在離會場不遠的地方召開過一次援助阿重建會議,同樣是沒有取得實質成果。按照目前的架式,國際援助對阿富汗的經濟重建可謂杯水車薪。而那些富有的西方國家在援助阿重建問題上更多的是打\"政治牌\",目的是以援助作誘餌避免阿和平進程出現逆轉。 秩序:社會能否實現穩定。
就在2001年12月22日政權交接儀式開始前的數小時,喀布爾發生了一件重大安全事件。警方在新政府就職儀式的地點--內政部大樓的辦公區抓捕了3名持槍男子,經審訊,他們系塔利班成員,試圖搞暗殺活動。
常年兵荒馬亂,使得阿富汗的社會秩序極度混亂,無政府現象十分嚴重,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不計其數的武器流落民間,對社會穩定構成了極大威脅,阿新當局不可能在短時間扭轉這種局面。
對社會穩定最具實質的威脅,還是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各部族之間的關系。自塔利班倒臺以來,阿部族之間的沖突一直沒有間斷,各派系像從前那樣重新打起來不是沒有可能。二是塔利班武裝和拉登的\"基地\"組織雖已潰不成軍,但殘余勢力依然存在。塔利班原有5萬兵力,而目前被俘虜和消滅的不到1萬人,其中大部分武裝或潛伏下來,或改頭換面參加地方武裝,或逃往巴基斯坦境內。據稱他們一些人正試圖重新聚集,伺機而動。至于\"基地\"組織的漏網成員,他們對阿社會穩定的危害就更為嚴重了。 外力:各方利益如何平衡。
卡爾扎伊是借助\"外力\"出任臨時政府總理的,他的政府將因外部支持而具有更多的權威,然而\"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卡爾扎伊也必將受到\"外力\"的牽制,但外部勢力在阿富汗的利益并不完全相同,彼此關系十分復雜。因此,如何平衡有關國家在阿的利益,也是阿新政府面臨的一個難題。
卡爾扎伊本人也有這樣一層顧慮,他聲稱自己是阿富汗人,不會做外國的傀儡,阿富汗重建需要西方國家的經濟援助,但阿富汗政府不會失去對國家的控制權。正是基于這種考慮,阿臨時政府對由英國領導的國際維和部隊進駐阿抱著矛盾的心態,一方面需要維和部隊保護臨時政府的安全,另一方面又擔心因此過分受制于人。在阿的堅持下,國際維和人數減為3000至5000人,維和地區僅限于首都喀布爾。
應該看到,盡管阿臨時政府面臨著重重困難,但卡爾扎伊及其臨時政府對施政充滿信心,決心未來半年內在恢復社會秩序。重振國家經濟等方面做出成績來。聯合國全力支持臨時政府,國際社會也普遍希望在卡爾扎伊領導下,阿富汗的穩定和發展能取得進展。
(摘自《生活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