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長,一個共和國的同齡人,全國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家電力公司特等勞動模范。黑龍江省優秀共產黨員。多年來他以自己一點一滴的積累,塑造著一個平凡共產黨員的形象。而以\"李慶長\"命名的共產黨員服務隊,正在為千家萬戶排憂解愁。
如今,在哈爾濱市,\"李慶長\"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名字,它代表了一種形象。一種品質。一種精神,它正在人們的心中樹立起一座豐碑。
為民解難 百呼百應
2001年10月22日上午,哈市南崗區木介街74歲老人葛慧慈家里的電燈不亮了。他想求助李慶長,但很遲疑:素不相識,又下著大雨,他能來嗎......
李慶長真的帶著隊員冒著大雨來了:\"來晚了,我在你家前后院找了好幾圈。著急了吧。\"經過2個多小時的維修,葛慧慈老人家的燈重新亮了。
現在,李慶長腰帶上除了鉗子。板子。螺絲刀外,還有一部手機和兩部傳呼機。新的漢字傳呼機已經啟用,可那臺跟隨他8年的數字傳呼機仍帶在身上。他怕老用戶有困難找不到他。這臺舊機器的那端可連著5萬多老客戶的心呀。
在2001年7月1日至11月13日4個多月的時間里,李慶長收到了2043個求助傳呼,其中7月11日那天從早上5點一直到午夜,李慶長先后收到140多個客戶的求助傳呼。其間,他和他的共產黨員服務隊共登門為群眾解決用電難題167次。
李慶長他們樂此不疲。
在李慶長接到的大量求助傳呼中,屬于他工作范圍內的只占10%-15%左右。但無論是什么內容的傳呼,李慶長都能耐心。禮貌地回話,給人以滿意的答復。\"既然老百姓信得著我,不歸我管的事情,只要與‘電‘字搭邊,我也要幫助協調解決。為老百姓解決難事,共產黨員不應該講分內分外。\"
按照規定,對低壓用戶停電的通知以見報為準,但李慶長在每次停電檢修前,都要給管區內的眼科醫院。婦產醫院。賓館等特殊用戶打一遍電話。\"萬一人家沒看報紙呢,如果醫院正在為病人動手術,那可人命關天哪......\"李慶長總是替別人著想。
道里區安隆街38號4號樓的電路進戶總閘和線路由于嚴重超負荷,近年來先后發生幾次火警。八九十戶居民前后找了幾年,卻因有關部門的相互推諉而未能解決。
2001年7月,當居民們寫的\"情況反映\"通過電業局領導轉到李慶長的手中后,他馬上趕到現場。本來這樣的問題應歸房產部門負責,但李慶長仍領著居民們東奔西跑,面對有關人員的極力推諉,甚至冷嘲熱諷,李慶長的執著卻絲毫沒有改變。在他的感召下,有關部門終于轉變態度,將事情圓滿地解決了。
凡是報我名的,肯定是冒充的
\"電老虎\"曾是人們對電業部門的稱呼。然而,李慶長共產黨員服務隊里卻有著嚴格的規章:到用戶家服務前必須先掛電話,讓人家有所準備;必須輕輕敲門;在用戶家必須換鞋。不許吸煙;盛夏,屋里再熱,也要穿著工作服......甚至連他們的\"共產黨員服務車\"停放的位置都有嚴格要求,就算登門服務也不能停到酒店。歌廳門前,以免引起群眾的誤會。
\"李慶長是我的名字,但后邊是‘共產黨員服務車‘。這一名稱代表的是黨的形象,車上下來的不是李慶長,而是共產黨員,做黨員就要維護黨的聲譽。\"
2001年8月2日11時40分,正要吃飯的李慶長接到南崗區居民杜玉慶的傳呼,說家里前一天晚上突然沒電了,先后找了三伙電工都查不出原因。李慶長顧不上吃飯,帶著隊員們來到現場,頂著烈日忙活了一個多小時終于解決了問題。杜玉慶先后幾次拿出錢來酬謝,又要請他們吃飯,還特意買來水果,都被李慶長他們一一謝絕了。一家人最后只好提出與李慶長合個影以作紀念,李慶長答應了。在那幅照片中,李慶長笑得是那么開心和坦然。
2001年11月5日,哈爾濱下了入冬以來最大的一場雪,清明小區10棟的住戶打來傳呼求助。李慶長帶領隊員及時趕到。當排除故障,收拾工具袋時,他們發現里面多了幾盒煙。李慶長明白了,拿出來悄悄放在一邊。當女主人發現時,他們已經下樓了。女主人跑到陽臺將煙扔給他們,他們將煙又送回,并告訴女主人:\"李慶長共產黨員服務隊不收任何報酬。\"
在李慶長管轄過的供電區內,有幾十家洗浴中心,他卻沒進去洗過一次澡;有幾十家歌廳,他沒去唱過一次歌;有大大小小幾百家酒樓。飯店,他從沒白吃白喝白拿過一次;有4家冰棍廠,他從來沒白吃過一根冰棍......李慶長為兆麟公園義務獻工十余年,連看門的人都說:\"李師傅,只要是你的親戚,報你的大名,我們保證放行。\"李慶長卻哈哈一笑:\"凡是報我名的,肯定是冒充的,千萬別信。\"
誰都會有為難遭災的事,見到了就該幫一把
1996年冬,哈市建二公司職工穆祥武騎自行車帶著兒子去江北串門,過江面時突然墜入冰窟。他幾次用力想把兒子推上冰面,都失敗了,手腳凍得麻木,身體漸漸下沉。絕望之際,一男子從冰面上爬了過來,并推過一輛放倒的自行車,穆家父子相繼獲救。救人者就是李慶長。
當穆祥武的妻子前往李慶長家道謝時,李慶長的父親告訴她:\"這已是慶長第三次在江上救人了。\"
事后,有人和老李開玩笑說:\"你可不比董存瑞。黃繼光,他們犧牲了有人緬懷他們的壯舉,而你那天冒險救人沒別人看到,如果掉入冰窟,你死得沒名。\"李慶長笑了,說:\"風雨人生,誰都會有為難遭災的事兒,見到了,就應該幫一把。相互關愛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李慶長已由一個人變為一個群體
幾十年來,李慶長為周圍的人做了多少好事,誰也數不清。人們說他心眼兒好,誰求都幫忙;說他時刻準備著,隨叫隨到。于是,大家風趣地送他個綽號--\"利巴\"俄語:干雜活兒的。
如今,在李慶長的影響。帶動下,哈爾濱市電業系統已有54個共產黨員服務隊,走街串戶為用電戶排憂解難。
哈爾濱電業局從2001年9月28日開始,為李慶長配備了兩臺\"共產黨員服務車\"及司機和助手;局領導班子授予李慶長一號指令,在他工作時可以任意調動全局范圍內的任何人;\"只要百姓需要,只要李慶長需要,全局都永遠做他的堅強后盾\"。為便于李慶長工作,2001年7月,聯通公司哈爾濱分公司將一個大屏幕漢字傳呼機贈送給李慶長,并減免了服務費用。建國街建軍機械加工廠經理劉春梅表示,她們廠生產的零配件如果共產黨員服務車需要,一律免費。哈爾濱興運汽車修配廠廠長何天斌說,我開工廠為了賺錢不假,但我不賺李慶長共產黨員服務隊的錢,他們的車即使過了三包維修期,我們也免費維修。李慶長已由一個人變為一個群體。
正是有了這個群體的力量,李慶長得到了更多的感謝和問候。酷暑時,一個女孩在電話里說:\"叔叔,天太熱了,你別再跑了,要是中暑了咋辦哪。\"李慶長感動得直掉淚。還有更多的傳呼內容驚人地一致:\"李師傅,你有事傳我,也一樣好使\"
哈爾濱電業客戶服務中心李慶長共產黨員服務隊,在一家一戶贏得的贊譽中正匯成社會的普遍反響。
熊麗萍。謝瑞祥薦自《黑龍江晨報》 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