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山溝里的農民,打著“蔣價石第四代孫”、“臺商”等幌子,居然堂而皇之地騙走了浙江省一家大型集體企業486萬元的血汗錢。
2002年7月10日,在國徽高懸、莊嚴肅穆的審判庭上,浙江省嘉興市中級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詐騙數額巨大、情節惡劣、引起當地群眾廣泛關注的案子。曾經打著“蔣介石第四代孫”、“臺商”等幌子,化名為“蔣洪洲”騙取浙江省某鄉鎮集體企業486萬元資金的被告人曾秋和站在被告席上,等待著法律公正的判決。隨著公訴人的指控,此案離奇荒誕的詐騙內幕被逐漸揭開,留給人們的是發人深省的教訓和反思。
“蔣介石的孫子”來了
1994年3月8日,正當浙江省某集體企業1000多名工人企盼通過招商引資擴大企業再生產的時候,一個自稱“蔣介石第四代孫”、名叫“蔣洪洲”的人西裝革履、紅光滿面、一副臺商氣派,來到該廠進行商務考察。該廠廠長李都明經過熟人介紹,對這位“傳奇人物”敬仰不已。
基于雙方的需要,商務會談很順利,“蔣洪洲”代表臺灣華聯公司與該廠簽下了投資合作意向書,項目總投資20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1400萬元),計劃年產各類線材、螺紋鋼、圓鋼、角鋼、方鋼20萬噸。
“蔣介石的孫子”到該廠投資的消息不亞于12級地震,在當地方圓幾百里傳得神乎其神,成為百姓茶余飯后的“重要”談資。而對于“蔣洪洲”來說,簽訂的意向書就像是“芝麻開門”的咒語,使他有了行騙的“通行證”,他開始瘋狂地向該廠借款。
不投資先借錢
1994年夏天,“蔣洪洲”對李都明說,他們在北京創辦了一家華聯公司,暫缺資金,一開口就從李廠長手上借去70多萬元。
“我是蔣介石的第四代孫子,父親現在新加坡,生后一直寄養在麗水,后來到了香港。這次是和包玉剛一起從臺灣來寧波港,走的時候,我奶奶給的幾千美金一個月就花光了,奶奶叫我在大陸要好好投資搞企業。”
“蔣洪洲”與李廠長每次喝得爛醉時,總是這樣荒謬地吹噓著自己的家世。大樹底下好乘涼,“只要攀上這棵蔣家后代的大樹,工廠肯定能興旺發達”,李廠長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
從1994年上半年簽訂投資意向書起,“蔣洪洲”先后以創辦北京華聯公司、做“老票”(國民黨時期流通的舊美元)生意等為由,從李廠長手中借走了現金170多萬元。投資的事毫無動靜,而錢卻不停地借。李廠長在懷疑中開始有點不安。
“他確實是臺商,在省里某部門還存放著臺胞證,蔣介石的后代怎么會是假的,你100個放心,難道連我都不相信嗎?”介紹李都明認識“蔣洪洲”的一個老干部,是當地一位有地位、有修養的老同志,他的耐心開導使李廠長將信將疑。他打定主意,如果“蔣洪洲”不來投資,廠里也就不再借給他錢。
然而“蔣洪洲”對此好像早有準備,對李說“你再借我一些,只要我買到‘老票’,到美國花旗銀行換成美鈔就來你廠投資,如果不借,以前借的錢我也就不還了。”
李都明沒有想到,已經借出的170多萬人民幣就像一條繩索,一頭牽著“蔣洪洲”,另一頭牢牢地套住了自己的脖子。事已至此,他只能無奈的任由“蔣洪洲”繼續借錢,看著他每次借完錢將上次的借條收回,再開一張新的借條。
“本票”騙局
幾年中,“蔣洪洲”費盡心思設計了一個個詐騙陷阱。
1997年,風和日麗的廣州白云機場,受“蔣洪洲”的指派,李都明派出廠里兩名員工到機場向遠道而來的外商買300萬美元的“本票”。據了解,“本票”通常也稱“光票”,從美國寄來的“本票”,中方就要從美國那個出本票的銀行劃賬,這樣才可以取出鈔票。
兩名號稱從香港來的港商在機場露面了,他們按約拿出一張全是英文的“本票”要求兌換,廠里派去的兩名員工看不懂英文,怕其中有詐,便打電話向李廠長請示。李廠長在“蔣洪洲”信誓旦旦的承諾下,下令由廠里先付5萬元手續費。
時隔數日,李廠長將這張“本票”送到杭州一家銀行鑒定,發現這張“本票”的出票行是東南亞某國銀行,而這張“本票”的本行是美國的一家銀行,該銀行在東南亞根本就沒有分行機構,這完全就是一個騙局。(未完待續)(浙江 余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