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群
獎賞
皇帝殺了很多人。
皇帝的寶劍都換了好多把,每一把都卷了刃。
可以說,皇帝的事業就是殺人。
也可以說,殺人成就了皇帝的輝煌人生。
“輝煌”兩個字,不是誰都可以享受的?;实鄣睦斫馐牵狠x,帶著“光”,這是劍光;煌,帶著火,這是戰火。人生的“輝煌”,就是劍光和戰火鑄就的。
皇帝受之無愧。
也不應該有愧。
因為皇帝殺的都是自己的敵人。
烽煙四起,馬蹄鏗鏘,旌旗獵獵,刀光劍影,血流成河,尸橫遍野……快意恩仇!
每想至此,皇帝就莫名地激動。
皇帝常常撫著寶劍說:好劍!
皇帝不會讓寶劍閑著。
皇帝還要殺人。
還要殺誰?皇后戰戰兢兢地問。
殺這些臣子!皇帝說。
他們可都是功臣啊,皇上……
正因為他們是功臣!功臣才會居功自傲;功臣才會有恃無恐。不殺他們,江山不穩。
真要殺?
殺!
可否留下一人?
誰?
趙六。
趙六?皇帝沉思一番,趙六就不殺了,怎么能殺趙六呢?趙六和朕自小一起長大,追隨朕討伐各路諸侯,數次救朕于危難之中,功莫大焉。
非但不該殺,還要予以獎賞。這可是皇上您親自說的。
對,該獎賞趙六。
說完,皇帝下令,殺了一批功臣。
只是,獎賞趙六的事,皇帝遲遲沒有兌現。
而且,還不見了趙六的蹤影。
皇后很是奇怪,便問皇帝,趙六到哪里去了?
皇帝說道,趙六已削職為民,回鄉種田去了。
皇后又說,皇上,您說過要獎賞趙六……
皇帝笑笑,說,朕沒殺他,就是最大的獎賞啊。
皇帝顯得很大度。
士 氣
皇帝愛吃燕窩。
燕窩是大補,皇帝為國事操勞,何其辛苦,需要補一補。
可是,近來,燕窩的供應成了問題。
原因是戰亂。
南方有叫劉五的農民領袖,率眾起義,要把皇帝從龍椅上揪下來。
燕窩,是從南海邊的山崖上采來的。
劉五切斷了燕窩運輸的通道。
皇帝就令官府征募一批漁民,駕船從水路去了南海,采摘燕窩。
當然,皇帝不會光顧吃燕窩,皇帝還要保江山。
皇帝要剿滅劉五的起義軍。
然而,皇帝派出去的將軍,一個個都吃了敗仗。
江山危在旦夕。
皇帝決定親自上陣。
皇帝帶了精銳部隊,揮師南下。
皇帝到底是皇帝,用兵如神,所向披靡,一直殺到南海邊。
劉五的起義軍倉皇逃竄。
皇帝決定安營扎寨,先休整一番,再去追擊。
這時,有人報說,官府派出去采摘燕窩的漁民遭海難死了。
有大臣說,快將這些尸體扔下海去。
皇帝問,何故要將他們扔下海去?
大臣耳語道:而今戰事正緊,皇上征漁民采摘燕窩,恐有違民心,于士氣亦不利也。
皇帝說,此言差矣。
皇帝召集眾首領,令士兵列隊。將采燕窩遭海難而死者裝入上等棺木,抬至軍前。
皇帝拍著棺木說,為了朕的江山,為了天下百姓,這些采燕窩的漁民獻出了生命。這筆血債要算在劉五頭上!全體將士們,要為這些死去的漁民報仇!
皇帝越說越激動。
一時,士氣大振。
皇帝很滿意。
民 風
皇帝江山一統。
皇帝說,打天下容易,治國不容易。
臣子們說,皇上說得對。
皇帝說,經過這幾年休養生息,百姓的日子漸漸好了。
臣子們說,皇上治國有方。
皇帝說,百姓日子好了,是好事。但是也出現了一些不好的現象,就是鋪張浪費,大操大辦之風日盛。比如說吧,老百姓死了,葬禮越來越隆重了,棺材做得太講究,浪費了大量木材,墓地也越來越大,占了不少耕地,這不好,我看,這股風氣得剎一剎。
臣子們說,皇上圣明。
皇帝說,這件事就交給禮部去辦吧。
禮部大臣叩首,請皇上放心,臣一定不負重托。
年底,禮部大臣向皇帝匯報,一年之內,狠剎厚葬之風,已初見成效。
皇帝說,說詳細點。
禮部大臣說,今年全國墓地占地面積大大縮小,所節省耕地產糧800萬擔,棺材也規定了尺寸,節省木材計價300萬兩白銀……皇上您高瞻遠矚啊。
皇帝說,還要加大力度。
禮部大臣叩首,臣將不遺余力。
皇帝說,不是我非要給你加壓力呀,實在是國庫不夠充盈,財政開支大啦,比如說吧,皇帝陵剛開工一年,就花了1000萬兩白銀,等到幾年后完工,還不知要花多少錢哪……你呀,多吃點苦吧。
禮部大臣叩首,臣萬死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