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至璋
寫作的魅力,常能激起寫作者對生命無窮的期盼。寫作獲獎,總是帶來喜悅和歡樂。
絕對如此嗎?事實并不盡然。
十六歲的可愛少女歐麗薇,長得酷似年輕時的奧黛麗赫本,一生想成為作家。可是她的成名作,卻是在絕望中完成,她的獲獎,帶來人們無限的淚水和悲傷。
歐麗薇的得獎作《泳向黑暗、泳向光明》,起頭這樣寫著:
“僅僅兩周,我的生命有了重大逆轉。在一個悶熱的夏夜,橘紅的花絮在風中飛舞,我的內心,奇異卻美妙地接納了。我因而覺得一切黑暗、殘酷與絕望,都離我遠去。我的名字叫歐麗薇……”
今年十月二十五號,歐麗薇在她墨爾本市郊家中,平靜地去世,生前她在醫院中住了好幾星期,不過最后終究如愿返家,與家人“團聚”。
彌留前她問母親,參加散文獎的結果如何?她去世后三個星期,父母與姐妹們拿著通知,含著淚水,代表歐麗薇去領這項她渴望,但永遠見不到的學生寫作首獎。
歐麗薇是在一年前,突然發現得了喉癌的。
“……癌癥,這個冷酷的字眼揪住了我的心,我像被粗繩綁住,蒙上了黑頭套,吊上了絞刑架……”
“……我渴望生命,我懷著理智與難受的心情,盡一切努力。我沒被全然擊倒,我要善用僅有的余生……”
歐麗薇不只寫出她的悲痛、恐懼與期盼,她也道出了家人的感受。
“……爸爸媽媽妹妹們,起初真像遭到晴天霹靂,那種傷慟非筆墨能形容,她們是那么惶恐、無助、渴望慰藉。然而,我在醫院中的那段日子,她們卻反而是我的生命支柱……”
歐麗薇今年住院后,發現喉頭、舌根、頸項都長了二級惡性腫瘤。這次跟去年不同,醫院說沒救了。
“……我終于接納了,接納了我自己,也接納了生命并非都是漫長美好的事實。
我試圖恢復游泳,但是差點兒溺斃。我的肺里像點燃了火,那火焰卻照亮了暗夜星空,我的軀體也因而散發出光輝,得到解脫。
純凈的池水,洗清了我的恐懼,讓我感覺充實。
我現在正在泳向一個新的世界,我不再恐懼了,我悠游地游著……”
歐麗薇不只喜歡寫作,也喜歡游泳。
在她生命中的最后幾天,懷著癌癥末期的痛苦,她把這兩件心愛的事,都勇敢地做到了。
這段期間,她沒說過一句話,只用筆代口。
因為醫生為了救她的命,割掉了她的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