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立平
鎮江的伯先路,充滿文化氣息,歷史底蘊深厚,幾乎路邊的每一處建筑都散發出濃郁的歷史氣息。伯先路78號,成立了近半個世紀的云臺醫院內外裝修一新,正以嶄新的面貌和更優質的服務,向大眾展示出一個新世紀的特色??漆t院形象。
老??评蠈<?/p>
作為鎮江市惟一腦血管病患者康復??漆t院,腦血管康復科是云臺醫院的主要特色專科,科主任楊希生是一名高年資主治醫師,他向我們講述了他行醫四十余年來對腦中風的科學見解。
腦中風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等特征,因難以治愈,被列為世界十大醫學難題之一。楊希生主任將中醫理論和現代西醫理論相結合,既研究中藥對中風后遺癥的整體治療作用,又對腦血管內神經功能、運動功能、感覺功能的恢復,進行了深入研究。他發現:中風病人在急性期過后,其疾病久治不愈和經常復發的病理機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腦血管因出血或血栓、栓塞引起血液循環障礙,神經組織受損;二是后遺癥期因疾病久治不愈導致患者精神、心理失控,主要表現為肝氣郁結和肝陽上充兩種類型,如:急躁、易怒、固執、情緒低落、信心不足、失眠或嗜睡,對事物反應失常等。傳統古方和一般藥物偏重補氣活血,忽略對患者心理、情緒的調整。針對一般治療藥物缺陷與不足,在長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基礎上,楊希生主任研究出“平肝熄風,活血化淤,疏通經絡,平衡治療”新理論及系列藥物,其強而持久的作用是:藥劑吸收后直達腦血管及失常肢體和面部神經系統,疏通梗塞血管,促進腦內血腫、水腫的吸收,激活受損腦細胞,建立有效的側肢循環,調理人體平衡,平肝熄風,疏通扶正,補氣通絡,健腦益智,對腦出血、腦梗塞、腦外傷、腦萎縮等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半身不遂、肢體麻木、口眼歪斜、流涎、語言不利、反應遲鈍、記憶力衰退及情緒失控等均有明顯效果,其另一顯著特點是具有預防中風復發的功能。該藥物以良好療效受到廣大治愈患者及家屬的廣泛稱道。
1979年云臺醫院對腦血管病防、治相結合,1985年開始對腦血管病中風預測治療,比其他綜合性大醫院成立神經內科都要早,這就是云臺醫院的小而專之路的開始。
善心慈懷
在醫院新建的五樓,年輕儒雅的楊院長又向我們展示了新一代醫院領導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這位上世紀80年代末畢業于揚州大學,熟悉醫藥行業各個環節的新任院長,對自己肩上的責任了然于胸,對云臺醫院的前景充滿信心。他知道,老年病專科是云臺醫院長期不變的特色。
隨著社會的發展,老年病呈明顯上升趨勢,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給家庭、社會、單位帶來各種負擔。1993年5月成立了慈懷醫院,就是為了進一步對老年人關愛。他們除了在專業醫術上要求嚴之外,對醫護工作者醫德的要求更是甚于其他醫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慈懷醫院的每位醫務工作者都把病人當成自己的長輩,給他們更多的便利、更多的服務、更多的理解。
1995年中國高血壓研究所鎮江云臺醫院高血壓聯盟成立,作為一個新項目,鎮江市政府、市衛生局給予了大力支持,同時在楊院長辦公桌上,又多了一份“責任狀”(對每個患者的承諾)——尿糖每次陰性,血糖全日正常、終身正常,防止并發癥發生。為了這個目標,50多名醫護人員經過尋找對策、采取措施,檢測觀察,找到誤區,研究出行之有效的護理對策。
醫院為每一位病人建立一份糖尿病檔案,病人定期就診,醫護人員定期或隨需上門測定血糖及進行相關指導,及時解決病人相關問題,使每一位病人都處于醫院監控之中;對病人及其家庭成員進行理論培訓和心理疏導,使他們正確認識疾病,消除恐懼心理,樹立征服疾病的信念;鼓勵患者投身于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沐浴陽光,觀賞風景,陶冶性情,培養樂觀向上的精神;給每一位病人出一份合理的飲食譜,指導他們正確進行身體鍛煉……
出了醫院大門,已是黃昏。“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落日余暉透過枝繁葉茂的梧桐樹葉,照在醫院門口,把新門樓上“慈懷醫院”四個金色大字照得更加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