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仁
身材嬌小的她,正步履匆匆地向我們走來。
她嗓音清脆,音色甜美,與她交談如同聽她唱歌一樣地輕松愉快。
她叫狄留芬,人如其名,每到一處都像一枝幽幽春蘭,給人們留下久遠的芬芳,使人難以忘懷。
她有“三特”:
工作經歷獨特。她從教十九年,在附小教過兩年小學,在丹師教過四年幼師和中師,在幼兒園教過十多年學齡前的兒童。可謂不計名利,能上能下。
學歷層次奇特。她有五種文憑:中師、中文大專、學前教育大專、音樂教育本科、教育管理研究生課程也已結業。堪稱博學多才、一專多能。
獲獎證書特異。她的“紅本本”內涵豐富,有專業比賽,有基本功操作,有教學大比武,也有教育活動評比;發證單位有丹陽,有鎮江,也有江蘇省一級的。她是反復遴選出來的第一批鎮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師和鎮江市幼教系統的學科帶頭人。
這“三特”,凝聚著她多少心血、耗費了她多少時間、浸透著她多少汗水啊!
她的工作實績也可概括為“三心”:
雄心。她崇拜居里夫人,居里夫人的這句話是她的座右銘:“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應該能夠說,‘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她從小就喜歡當老師,中考志愿表一連填報了三所師范。從她進人丹師的第一天起,就決心當個好老師。在丹師,她有幸聽過斯霞的報告:“當老師難,當好老師更難。”于是,她勤奮學習,嚴格自律,苦練基本功。“三字一話一琴”她首批過關。聲樂、舞蹈也十分出色。1984年她從幼師畢業分配到丹師附小任專職音樂教師,初出茅廬就嶄露頭角,曾作為鎮江市小學音樂教師的惟一代表參加了江蘇省音樂教改課錄像評比與交流。1986年丹師借調她回母校擔任幼師班主任兼教幼師、普師音樂,她二話不說,一干四年,她的班級多次被評為先進班級,團組織被評為優秀團支部;她班上的學生現在大多成了幼教系統的教學骨干,不少人走上了行政管理崗位;她的個人才能也得到了充分展示,在省市獨唱比賽中連連獲獎。1990年,她回到了幼教戰線,當上了幼兒教師,她的生命之旅從此翻開了更加燦爛的一頁。這十多年中,她刻苦自勵,上下求索,先后取得了大專、本科、研究生班等各類學歷證書,并在省市級刊物上發表了二十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先后獲得了丹陽市數學教學基本功競賽一等獎、鎮江市幼兒園藝術領域教育活動評比一等獎、江蘇省幼兒園教學活動評比一等獎。狄留芬終于從一個普通的幼兒教師成長為一名幼兒園園長,并在1998年9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愛心。敬業愛崗是一種愛,她愛生活、愛工作、愛學習,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每到一處,每干一事都傾注了她極大的熱情,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仁者愛人也是一種愛,她與同志相處,堅持“以誠敬人,以寬待人”;她對待學生則注意“以德服人,以情感人”。她工作學習的幾個單位,跟領導、老師、同學、同事互敬互諒,關系融洽;她當幼師班主任時把學生看作親姐妹,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她們談人生、談理想、談青春,以心換心;班上事無巨細,她身體力行,深受學生信任和尊敬,至今還和許多學生保持著密切聯系;她對幼兒園的小朋友則獻出了慈母般的關愛,知冷暖穿脫衣褲,勤巡視掖被查鋪,擦鼻涕不厭其煩。家長不能接,她就主動送孩子回家;孩子有什么病痛,她及時送醫院診治。她的愛心升華了道德、完善了人格,也贏得了朋友的理解、領導的信賴、同事的友愛和學生的愛戴。
公心。她一心為公,將全部精力都撲在工作上。她不僅對自己的本職工作特別認真,而且對分外的事也十分熱心,無論是當普通教師,還是日后成為園長,教學、后勤、思想工作她樣樣管。她管理嚴有格,決不吹毛求疵;她對人多寬容,不是小肚雞腸;她辦事講原則,不計個人恩怨。她目前管理幼兒園的工作,有威望、能服眾,老師們對她不是“敬而遠之”,而是“親之近之”。她的公心還表現在公而忘私上。她一家三口,丈夫在丹師教書,女兒在附小上學,家里常年不開伙,跟著小狄吃食堂,連女兒生病發燒,也很難抽出時間陪她去看醫生,丈夫心疼妻子太拼命,埋怨妻子不顧家,女兒也懷疑自己是不是媽媽的親生女兒,會不會是爸爸媽媽馬路上撿來的野孩子。一說到這些瑣事,狄留芬也有幾分自責:我可能一輩子成不了好妻子、好母親,但是我別無選擇,必須當個好教師。
愿小狄這株教壇奇葩,長留芬芳!
我們用“三特”、“三心”這幾個枯燥的詞匯遠遠無法反映狄留芬的先進事跡和個人特色。狄留芬曾經將蕭伯納的一句名言抄在她工作日記的扉頁上以自勉,我們姑且借這句話來結束這篇短文,并表達訪談者與本文主人公的心聲。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由我們暫時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后交給下一代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