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現祥
漸進式改革的探索
1.漸進式改革是先試點后推廣。即國家先在某一部門,或某一地區,或某一類企業試點,一旦成功后再在全國推廣。國家為了保證試點的成功,往往對試點部門,或試點地區,或試點企業給予優惠政策,甚至直接承擔一部分改革成本。
2.漸進式改革經常選擇雙軌制改革方案。這是由漸進式改革的邏輯決定的。漸進式改革不是先置舊體制于“死地”然后讓新體制產生,而是在保留舊體制的同時,給予新體制一個試驗空間。從商品市場到要素市場,我國都選擇了雙軌制改革方案。
3.漸進式改革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強制性制度變遷的過程。制度變遷可分為自上而下的強制性制度變遷和自下而上的誘致性制度變遷。自上而下的強制性制度變遷實際上是政府主導型的改革,在這種改革方式中政府能主導改革過程和決定改革的目標。這種改革的好處是政府能保持宏觀經濟的穩定和減少無序現象。
4.漸進式改革是一種傾斜式改革。為了減少改革的阻力和集中財力改革,漸進式改革會選擇傾斜式改革方式,即選擇那些舊體制的影響較小,又有建立新體制條件的地區作為改革的突破口。我國選擇了沿海及開放地區作為我國傾斜式改革的重點,然后通過示范效應和傳遞效應向全國推廣。
5.漸進式改革是一種增量改革、邊際改革。也就是在保留、改革舊體制的同時,不斷地引入新體制因素。
加入WTO以后,我國長期存在的兩重規則、雙重體制的現象將會大大地減少,國民待遇原則、公開、透明等都將會對我國經濟體制產生重要的影響,為此我國漸進式改革應加快速度,加大力度以適應新形勢和新情況。
制度創新從技術層面向制度層面演進
從深層次看,改革既是一個制度創新的過程,也是一個利益關系的調整過程。制度創新有兩個層面,一是形式或技術層面,如股份制是世界通用的一種經濟組織形式,在股份制的改造方面,在技術或操作程序上我們完全可以借鑒別國的經驗。但是股份制改造又是一個利益關系的調整過程,由于各國在產權制度、法律制度及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差異,企業股份制的建立又是一個錯綜復雜的利益博弈過程。我國的破產法和股份制改革都是在產權制度改革還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倉促”上陣的,技術層面的超前和制度層面(主要是產權制度)的滯后,使這些改革的利益博弈缺乏規則和制約機制,于是一些人就可以通過改革形式的變化獲得好處,形成一種既得利益集團。
加入WTO有利于從根本上治理漸進式改革留下的一個后遺癥:打破既得利益集團對我國市場化改革推進的阻撓。市場化從正式規則向非正式規則變遷
制度分為正式約束、非正式約束及實施機制三個方面。我國在20多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在正式約束方面確實有了較大的進展。但是根源于文化、歷史傳統的非正式約束的轉變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且正式約束由于非正式約束形成的滯后,其效果大打折扣。
我國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不僅僅是一個正式約束(包括法律)的建立和完善過程,也是一個非正式約束建立過程。
加入WTO以后,有利于我國在非正式規則方面與發達國家的非正式規則的“趨同”,這主要表現在,一是為了適應WTO的規則,我們會主動做出調整:2001年9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中央各部委共清理法律法規2200多項,約2/3屬于外貿系統,其中要修改116項,要廢除573項,需要重新制定26項。二是加入WTO后各種外來的沖擊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激烈。在我們主動或被動地調整正式規則的同時,對我國非正式規則的變化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關系經濟向契約經濟轉變
從總的方面來判斷,我國的交易方式受關系經濟的影響很大。而發達國家的交易方式主要是建立在契約經濟基礎之上的。關系經濟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做生意、從事貿易都盡量找親戚、朋友、熟人;而在契約經濟的條件下,不管當事人相互之間是否認識,只要這筆生意都認為劃算,簽定了和約,這筆生意就基本了結了。然而在中國做生意,你沒有關系,不打點一下幾乎寸步難行,做生意的成本很高,也很累。
這些年來,我國交易活動中的信用水平在下降,交易中的短期行為以及假、冒、偽、劣商品猖獗。這些都表明,我國關系經濟運行的成本越來越大。或者說,關系經濟的負外在性越來越嚴重。加入WTO以后隨著政府職能的轉換和市場中介組織的發展,關系交易的比重將不斷下降,從而有利于我國契約經濟比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