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諸侯并不可怕
這里要談的“財富”不是指經濟學里所分析的主要作為勞動產品的“物質財富”,而是指在當代中國“財富最大化”機制下產生巨額財富的現象,它總是與以下一些詞匯關聯著:“財富論壇”、“財富人物”、“財富中國(而不是‘中國財富’)”等。它們在這里主要是做形容詞用。因此,今天中國人在媒體上大肆談論的“財富”,大多與“大富翁”、“財富領袖”等有關,筆者稱它為具有帝國效應的“財富諸侯”。
望文生義,“財富”不同于“財產”。財產是指一種排他性占有,而財富是指一種比較性勝出?!柏敻弧币馕吨葎e人富有,比別人多出許多財產。有人說后現代主義拆解一切,其中包括“英雄”與“凡人”,但是“財富英雄”這一鐵打的營盤永遠居住在金字塔頂層。
財富諸侯的出現在市場經濟里是必然的,這無須證明。在相對充分的市場競爭的規則下,財富諸侯并不可怕。這并不是說財富諸侯的道德品行值得信任,而是說對財富的屬性,特別是資本的屬性,我們可以抱以一定的信任。
布羅代爾在《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一書中將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區分開來,并在一定意義上將它們對立起來。在他看來,市場經濟“是個‘透明的’和‘正規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每人能夠憑著共同經驗,預先知道交換過程將怎樣展開”。他的“資本主義”概念主要指大商人、大企業主、大金融家等,也就是財富諸侯。布羅代爾認為只有他們“消息靈通,只有他們能冒風險,‘由于多數人因風險而卻步’,他們得以實行壟斷,并‘賺取與風險成正比的利潤”’;“市場法則對大企業不再起作用,大企業能通過高效廣告影響需求,并任意制定價格”。但他也指出:“資本主義處在經濟生活的兩個區域:一個是歸它掌握的和常住的區域;另一個是它旁敲側擊和乘虛打人,但始終控制不了的區域”,同時“每當在經濟生活本身的沖擊下,高利潤領域開始轉移,總有一種資本捷足先登,占領陣地,并且繁榮發達”。
因此筆者看來,在一個相對完善的市場經濟里,壟斷與競爭之間是一個相互開放與相互制約的關系。追求絕對性的資本,必然摧毀自己。它必須懂得它的生命根基于市場經濟,它的限度來源于市場經濟。它的壟斷性追求不能傷害市場經濟本身。而市場經濟又必須為壟斷開出一定的口子,否則自身也會喪失基本動力和所有活力。政治與法律不能人為地強化哪一邊。比如技術專利保護是必要的,但不能無限制保護,否則專利就在法律的保護下變成無限制壟斷。也就是說,財富諸侯的限度是在市場競爭規則所允許的范圍里。
“國民待遇”與“公民權利”
顯然,在中國加入WTO,“洋諸侯”開始大量進入,“土諸侯”也陸陸續續地上黨課進修之際,重新思考時代的經濟規則和社會秩序是適宜的。
在筆者看來,財富諸侯時代的規則依然在于市場的自由競爭得到保護,其規則不斷因應時代和不斷完善;其所處的社會實現足夠的個人自由。這樣一來,筆者同時愿意思考一下WTO可能帶來的命運,因為它帶來的要求與財富諸侯時代帶來的要求是一樣的,而且可能更加嚴格,更加急迫。
在很長的一個時期里,對許多中國人來說,“人世”意味著“大變量”,意味著“國民待遇”。其實,在這個時代,“世貿組織”僅僅意味著如果一個國家拒絕它,這個國家就無法在“充足開放”狀態下發展自己,而—個國家能否利用這種“充足開放”實現雙贏,是另一碼事。在入世的前后,中國人熱衷于淡論“國民待遇”,而不是“公民權利”,是“待遇”,不是“權利”。
能有“國民待遇”固然也是一種幸福,但是這種幸福需要呵護和維持。
中國人有一個從“國民”向“公民”轉化的過程?!肮瘛迸c“法治”相聯系,“國民”、與“以法治”相聯系。在前者,“法”首先是公民實現相應自治、協調社會沖突的準則;在后者,“法”是國民之間以外的“第三者”處理社會沖突的尺度。兩者在組織形式上有些相近,都以政府組織的形式實現,但前者的前途系于公民的水平,公民不僅通過法律來協調公民之間的沖突,還通過法律來合法有效地制約政府,保持自己的壓力地位,后者的前途系于政府的水平,政府通過法律治理國民。
公民之“養成”
正因為如此,公民不僅是一個身份問題,而首先是一個社會結構問題和社會意識問題,即公民社會和公民文化。在WTO時代和財富諸侯時代,我們更加需要思量這個問題,因為WTO規則是建立在公民社會和公民文化基礎上的。沒有公民社會和公民文化, WTO規則的執行就會被扭曲:權力既然可以和民族資本勾結,同樣可以和國際資本勾結。國際資本更加容易腐蝕沒有制約的權力。假如能在中國構成特權,即使來自自由憲政社會的國際資本同樣是不遺余力。
公民的形成不是賜予的,也不是憑空出現的。“公民”的形成及其水平提高,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的社會過程。公民的形成只能是“養成”的產物,而不是革命產物。我們可以在沒有成為“公民”的時候,具備“公民”的素質和水平。這包括公民意識的培育、公民身份的自我規范、公民處理社會沖突的基本價值和基本技術、公民組織的此起彼伏等。西方公民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是在長期歷史進程中演進積累的。我們可以不必重新來過。我們可以通過形形色色的學習,來養成公民的習慣、觀念和“政治正確”。
我們沒有選擇,因為財富已經開始出現“諸侯”,它在政府面前已經組織起自己的權利主體,盡管在法律上財產私有權并沒完全確定。不完全清晰的財產所有權是一柄雙刃劍。既可能砍向財富諸侯,也為財富諸侯侵犯其他公民的財產提供了條件。而財富諸侯在保護自己權益的方面具備相應能力。
因此,我們不僅不能寄希望財產私有權的曖昧,還得依賴它的清晰來保護自己,并在這個基礎上建設公民社會和公民文化,通過同樣可能具有“帝國效應”的公民組織永保護自己在交易過程中的“嚴格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