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族的飛天之路經歷了跨越千年的“夢想期”、“孕育期”、“催產期”、“啟動期”和“試驗期”,終于圓夢九天。載人航天工程是繼“兩彈一星”之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工程。它充分展示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成為未來“天戰”中的“天眼”,其關鍵技術和所帶動的相關技術領域的進步,可以轉化為國家未來的經濟實力。太空已成為人類繼陸地、海洋、大氣層之后的第四活動領域。
在《中國航天員飛天紀實》這本書中,作者用紀實的手法和報告文學的形式,全面展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波瀾壯闊和史詩般的宏偉畫卷,細致準確地記錄了中國第一艘“神舟”載人飛船從動議、立項到研制,發射、回收的完整過程,展現了中國航天科技工作者不斷突破飛船技術關鍵的11年艱苦卓絕的征天歷程,實錄了中國第一代航天員選拔、訓練、生活的原貌和中國第一位航天員英勇飛天的壯舉。
本書作者曾經是《中國航天報》的一名記者,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新聞官員。她參加并組織了“神舟”飛船發射的多次現場采訪,對載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統,尤其是飛船和航天員系統的關鍵技術與重大事件比較熟悉。她因報道“神舟二號”飛船獲得了中國新聞獎,她在載人航天專業知識方面的積累,在采訪中的敬業執著,對采訪對象和載人航天事業發自內心的熱愛,都給我和許多研制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為使本書真實可信,作者專程到俄羅斯加加林宇航中心考察,到北京唐家嶺航天城、酒泉航天員公寓等進行實地采訪。除了參加“神舟”飛船發射這樣的大型試驗采訪,一些關系到飛船研制進展的分系統試驗,如“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綜合點火試驗、著陸緩沖試驗及專題會議,她總是出現率最高的傳媒人士之一。這使她能在3年多的時間內,采集到大量彌足珍貴的獨家資料,把握住飛船研制的重要脈絡,使她能夠用自己親眼見證和親歷的歷史,比較權威地披露“神舟”研制和中國航天員的飛天內幕。讀這本書時,我的思緒被她帶到了11年前,帶進了10萬航天大軍情系“神舟”、問鼎長天的崢嶸歲月。
(本文作者系“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摘編自《中國航天員飛天紀實》序言)
《中國航天員飛天紀實》 左賽春著 人民出版社 2003.10 定價:3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