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個冬雨初霽的下午,我慕名采訪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的掌門人——喬少杰社長。在近一個小時的交談中,喬社長向我們闡釋了北航社成功的秘笈和大學出版社謀求發展的新理念。
記者(以下簡稱記):大學出版社在中國的出版隊伍中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人大社、外研社等,都有著相當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您如何評價北航社在這個特殊隊伍中的位置與作用?
喬社長(以下簡稱喬):中國的大學出版社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師范院校出版社;一類是綜合類院校出版社;第三類是理工科類院校出版社,我們就屬于這一類。從規模上講,我們不能算大,所以多年來我們一直走的都是小而特、小而優的路子。從這個角度來衡量,我們還是取得了一些成績的。比如說自從有全國良好出版社評比以來,我們始終都位列其中,這在大學出版社中也不過十幾家;1997年,我們又被評為教育部先進高校出版社,至今仍保持著這一稱號。我們有100多種圖書獲得了省部級以上的獎勵;在國家圖書獎方面,我們又連續兩屆都獲得了提名,這應該是對我們努力的一種肯定。
記:您剛才也提到了,北航社走的是小而特、小而優之路。那么具體而言,它又“特”在哪里,“優”在何處呢?
喬:在計算機領域,北航社是有著相當出色的成績的。比如說單片機這一塊,也就是微計算機,北航就稱得上全國第一。經過十幾年的積累,我們有很多這方面的著作都出到了第3版、第4版,最多的已出到了第6版,銷售量差不多20萬冊。2000年,我們又創辦了一個新的刊物《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應用》,目前這本刊物不但是該領域最有影響的出版物,而且為我們相關圖書的出版也提供了更多的出版資源,同時這個僅有6個人的雜志社僅每年的廣告額就已達到了140萬~150萬元,應當說非常成功。由此我們也相信,書刊的良性互動是今后科技類圖書的一個發展方向。
這里我要特別提的一點是,北航的計算機專業實力雖然在全國名列前茅,但我們卻始終沒有像機械工業、清華大學等出版社那樣涉足通用類計算機圖書領域,這完全是從我們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的。現在的通用類計算機圖書市場壽命通常只有半年左右,而我們每年只有100多個書號,資源有限,要想提高效益,就必須把目光鎖定在那些生命力長,技術含量高的作品上,而國內單片機領域的研究一直是北航執牛耳,所以我們就把它確定為一個重點。
記:我們都知道,除計算機類圖書外,高校教材也是相當有前景的出版領域。不過這一領域因為有了高等教育、清華大學等眾多出版社的參與而變得競爭異常激烈。北航社是否也希望把這一塊作為自己未來發展的增長點?如果是,又打算如何去做?
喬:高校教材這一塊競爭確實非常激烈,但我們相信高校教育是個性化、多元化的,這也必然導致在不同層面上都有需求,而這正是我們的機會所在。比如說我們與國防科工委緊密配合,承擔了相當一部分國防科工委教材的編訂工作,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記:在其他方面呢?
喬:考研用書也是我們社的一個重點,現在國內的外語類考研用書我們就是第一品牌,去年我們一本專用書就賣了18萬冊。此外科普類也是我們在做的一個領域。2年前我們開始涉足,如今已經有了一些收獲。今年9月份推出的一套10本的“航空百年科普叢書”首印就印了1.3萬冊,這對科普圖書來說就不算少了,同時這套書還被納入了“十五”重點圖書。從長遠來講,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是出版業義不容辭的責任,科普書正好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理想途徑。
記:入世后我們圖書的流通領域已經面向外資開放了,如果將來出版領域也開放,那么科技類圖書必然首當其沖。到時國外的對手也加入進來,競爭必將更加激烈,那時北航社又該如何應對呢?
喬:應該說現在的市場競爭已經很激烈了,當然,如果到時國外的出版社可以在中國直接出版科技類圖書,那競爭就更殘酷了。不過國際競爭也好,國內競爭也好,我們都有充分的信心去面對,因為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們的出版行為已經完全市場化了,我們沒賣過一個書號,沒做過一本教輔書,更沒依靠過任何政府行為,我們現有的成績完全都是通過市場競爭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