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增值服務似乎已經成了物流企業不得不提供的免費晚餐,但市場上果真有這樣的好事嗎
為數眾多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正力求通過綜合性手段,改善服務能力,為客戶提供物流一體化解決方案。然而,作為客戶(制造企業)是否愿意為這些軟性的服務附加值買單呢?答案是否定的。幾乎所有的制造企業物流總監都認為,這是第三方物流必須具備的起碼素質。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觀點已不得不被物流企業“笑納”。
一些物流企業的經營者因此苦不堪言。解決方案和物流信息系統已經成為贏得生意的必要手段,不具備這樣的服務功能,客戶根本不會“來電”。但是,就算具備了這樣的功能也未必就能獲得合同,要贏得競爭最終還得看價格。結果,物流企業不斷投入巨資引進高級物流策劃人員和信息系統,但價格的壓力卻又直接導致利潤下降。這把雙刃劍已經把不少物流企業逼到了發展的瓶頸口。
對此,制造企業并沒有慈悲為懷。對他們來說,如何節省成本才是最重要的,既然有那么多物流企業能夠免費提供信息系統和物流解決方案,為什么要自己掏錢呢?何況,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對物流企業所提供的解決方案本來就有頗多微詞。
一位資深制造企業物流總監對物流企業提供的解決方案的看法是:“他們根本就不客觀!”他的理由是,所有第三方物流企業在為制造企業制訂物流解決方案時,基本都是從自身的運作能力出發,沒有哪一家愿意制訂一份不具實際操作能力的解決方案。
誠然,從競爭的角度而言,他們也不可能提供一份難以執行而讓競爭對手得益的解決方案。然而,就算從其自身運作能力出發,所有物流企業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均力求有效地降低客戶的物流成本。但是,哪怕制造企業采納了這份方案并從中獲益,也沒有誰會為此付出相應的成本。至于對物流供應商投入價值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物流信息系統給予直接的回報,就更談不上了。
這部分服務功能真的是為制造企業烹制的一道“免費晚餐”嗎?未必如此!
隨著現代物流的風生水起,制造企業物流業務的服務質量較過去已經有了長足的提升,然而,消費者對制造企業的服務要求也與日俱增。一些尚有半年保質期的食品不得不提前折價銷售,服裝隨天氣變遷而滯銷等現象比比皆是,降低訂單響應時間以及貨物在途時間等物流需求日益受到制造企業的高度重視。但是,真正能夠滿足其物流需求口味的第三方物流卻并不多,相反,許多制造企業不得不花費相當的人力物力來解決因物流服務質量下降而導致的客戶投訴事件。
雖然,許多無形的損失難以在相關的財務數據中得以體現,物流總成本的概念依然在學術界、管理界有不同的版本,但低劣的物流質量帶來的負面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也有部分制造企業的物流經理表現得比較理智,畢竟“什么樣的成本確定了什么樣的服務”。而物流企業在計算成本的時候,也必然會把管理成本納入其中,在競爭的壓力下,物流企業的利潤已被不斷稀釋,絕大多數物流企業都不會采取邊際成本定價的策略。
為了維持業已偏低的利潤水平,采用一些質低價廉的供應商也就成為他們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手段,甚至在成本已經非常低的境況下,每年依然向采購部門下達成本下降指標,這已經是業內物流企業普遍的做法。至此,我們也就明了這個“免費的晚餐”究竟是由誰來買單了。
在寶供物流企業集團的成長歷程中,眾所周知,在其創業初期,由于寶潔的大力扶持,寶供的業務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相比現階段偏高的毛利率,使寶供能夠投入大量的資源以滿足寶潔的物流需求,并最終與寶潔共同實現了雙贏。但是,回看今天的市場環境,還會誕生第二個寶供嗎?
世界上并沒有免費的晚餐。任何晚餐均要付出代價,只是形式有所不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