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供應鏈》:中國家電制造業在品牌塑造方面現狀如何?
葉秉喜:中國家電品牌大多是在90年代中后期通過迅速擴張加海量廣告培養起來的。后來由于涉足新領域的全線失利和企業內部機制等問題,很多有聲勢沒實質的二線品牌被市場吞噬了,諸侯割據的散亂局面也宣告結束。但剩下的家電品牌,仍然面臨著十分嚴重的品牌空心化危機。
《環球供應鏈》:什么是品牌空心化?
葉秉喜:首先,品牌缺乏內涵和利益點,只是一個單純的符號或空洞的名稱。其次,品牌沒有和產品形成良性互動關系,品牌對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影響力極其有限。第三,企業過分關注當前的盈利能力,沒有把打造品牌當作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來做。最重要的一點是大部分企業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戰略規劃,僅僅靠鋪天蓋地的廣告攻勢培植品牌,還有些家電企業甚至完全依賴新聞炒作造勢,最后只能是曇花一現。
《環球供應鏈》:在品牌推廣方面,渠道商和制造商利益并不一致,渠道商會在哪些方面阻礙著制造商的品牌建設?
葉秉喜:這個阻礙主要反映在三個方面:第一,超級連鎖零售商經常擅自調整價格,有些違背了生產廠家的價格政策和營銷戰略,導致廠家的整個價格體系紊亂,如果制造企業的經營活動都無法正常有序的進行,就更無暇顧及品牌塑造了。第二,國美、蘇寧們不斷壓低價格,收取各種名目的費用。這大大地擠壓了生產廠家的利潤空間,加重了生產廠家的負擔,使制造商面臨嚴重的資金問題。第三,國美們經常使用降價或者折扣銷售方式,賺取消費者的眼球和人氣,并達到低價走量的目的。即使對廠家的利潤產品或者新產品也毫不手軟,從而對制造商的品牌形象產生負面影響。
《環球供應鏈》:制造商在和渠道商的博弈中,樹立強大的品牌可以對制造商形成怎樣的影響力?
葉秉喜:首先品牌建設的過程需要企業制定明確的發展戰略和營銷目標,有了自己的定位,廠家就不會在渠道選擇上過分依賴連鎖零售了。因為專賣店、大型零售商場或者直銷都可能更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所以西門子、SONY等品牌拒絕參加國美們的采購會也是具有戰略性道理的。
再者,品牌是由優質的服務、先進的管理和不斷創新的技術支撐的。為了維護品牌形象,企業需要不斷改善、進步,這種良性循環不但使企業生機勃勃,同時也會在消費者中提升美譽度。這種力量是商家不敢小覷的,因為誰攥著消費者的偏好誰就攥著市場的主動權。2001年,韓國三星電子做出了重大的舉動:停止與零售巨頭沃爾瑪的合作。這種強悍的決定是因為有著更強悍的品牌實力做保證的。
《環球供應鏈》:三星近年來的品牌策略很成功,它致勝的關鍵在哪里?對中國家電業有何啟示?
葉秉喜:2003年三星的品牌價值已經達到了108億美元,認知度也節節攀升。在數字時代里成為了有著良好形象和鮮明個性的全球品牌。這些得益于它的全球數字化戰略,三星電子“三星數字世界”的形象與中國傳統家電業模糊的品牌定位相比優勢盡顯,創造性的經營理念足以讓他們傲視世界群雄。
反觀中國的企業,現在有哪幾家可以做到有鮮明的個性?海爾?長虹?抑或TCL?再有就是核心技術,三星強大的開發能力使它成為了先進科技的代表、數碼時代的典范。而目前我國的家電產業并沒有真正掌握含金量最高的核心技術,只是一味地炒作技術概念,這是華而不實的做法,需要整個行業冷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