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商務部外貿司的數據表明,截至2月16日,已經有44個國家和地區暫停從我國進口禽類及相關產品。
在亞洲各國相繼爆發禽流感疫情之后,相關家禽產品的外貿出口馬上受到沖擊。1月27日,日本對從我國出口的禽類產品實施封關措施,禁止相關產品進口。歐盟也在2月7日作出決議,以動物衛生為由,再次禁止我國禽類產品進口,受禁產品包括鮮禽肉、含有禽肉的肉類制品及禽肉備料、含有禽肉的生的寵物食品及未加工的飼料原料、食用禽蛋及未處理的用鳥類制作的裝飾品及未經加工的羽毛。
2月中旬,日本政府表示將在近期考慮解除從中國進口禽類產品的禁令。但歐盟的決議則將實施到8月15日。這是進入新一年來,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遭遇的當頭一棒,這對行業和整個農業經濟的影響會有多大目前還無法統計。
時代變了,貿易壁壘的顏色也在不斷追趕時尚潮流,在全球衛生和環境保護紅燈頻現的今天,白色和綠色自然就成了國際貿易界最流行的保護色。去年SARS疫情期間,西班牙等國對中國商品空前嚴厲的衛生檢疫措施,已經不知不覺地把中國出口企業帶進了一個暗流涌動的深水區。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基于衛生和環保理由對我國農產品禁止進口、退貨和索賠的事件已經越來越多。
這些貿易壁壘由很多堵高墻組成,包括嚴格的衛生檢疫制度、農產品生產和加工技術標準、農藥及有毒物質殘留量以及包裝和保護動植物物種等方面。最大的問題是:各國當前的衛生和環保貿易壁壘是根據自己國內的環保水平和標準來設置,這對距離國際環保標準還有很大距離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十分不利。
這些綠色和白色的墻,幾乎成了中國農產品出口商的“哭墻”。
2003年,日本從數萬噸中國出口的禽肉中發現了2例禽流感病毒,于是全面禁止中國的禽肉蛋產品出口;由于我國國產凍雞不符合歐盟衛生檢疫標準,歐盟從1996年起就禁止我國凍雞進人歐盟市場,歐盟獸醫委員會后來還宣布禁止從中國進口蝦、兔和家禽肉等動物源性食品;日本1999年1月出臺“家畜傳染病預防實施細則”,規定中國等9個國家的豬、牛、羊肉及其制品要經過指定設備加熱消毒處理后才可進口;我國牛肉不能進入歐盟市場,豬肉和牛肉幾乎不能出口美國。由于我國海洋環境不斷惡化,歐盟已不再進口我國貝類產品。
日本的“植物檢疫法實施規則”則使我國的大部分蔬菜和瓜果類產品被禁止進口;而我國的龍眼、柑橘、蘋果、香梨均不能出口美國。2002年初,中國出口到歐盟國家的蜂蜜被退回,理由是歐盟檢出中國的蜂蜜達不到“10萬噸中不能有1克氯霉素”的要求,隨后,日本、加拿大、美國等也加強了對來自中國大陸的蜂蜜檢驗。
2002年以來,由于歐盟和日本先后改變或增多對我國茶葉出口的農殘檢測標準或項目,以浙江省為主的對歐盟和日本的茶葉出口已全線下降。據了解,歐盟今年將正式禁止320種農藥在歐盟的銷售,其中涉及我國的農藥產品多達60余種。由于這些農藥屬我國種植業常用的品種,歐盟的這項禁令將令我國水果、蔬菜等多種農產品順利出口成為問題。此外,日本把從我國進口的大米殘留檢測項目由56項增加到104項。歐盟對我國茶葉的農殘檢測項目也由29項增至62項,日本則多達77項。
而針對中國的這些壁壘還在越筑越高。專家預計,今年僅綠色壁壘就可能使我國總價值70億美元以上的出口商品受到不利影響。
綠色壁壘一旦生效,其效應往往較之關稅壁壘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些國家用環保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因為標準不統一的制度中交織著的隱蔽性與合法性,往往很容易將簡單的衛生措施演變成為復雜的貿易保護戰。而這次在亞洲地區大面積爆發的禽流感,又為一些國家對中國農產品進口設置新門檻提供了最佳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