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以為加拿大的家具應該很便宜,因為加拿大出木材嘛。我剛剛來時逛家具店,很是出乎在國內時的想象,出木頭的地方家具一點也不便宜!問起原因得到的回答都是說“人工貴呀”。
起初去逛的店可能都有點高檔的意思,后來就去IKEA。顯然這里熱鬧多了,幾乎沒人是空手出來的。不用說價格要平多了,但我發現并不比國內的IKEA便宜,加上SHOPPING稅就貴出許多。但無論如何,JKEA在本地還是屬于工薪消費的去處,這就很不同于中國的情形。即使在上海這樣的大都市,等在IKEA門外的出租車司機就說那里面不是他們進去的地方,去那里面頭東西的都是有鈔票人。事實上,上海真正有鈔票的人并非是IKEA的消費者,IKEA的顧客多是年輕的白領。在老百姓看來去IKEA便是去買進口貨,但實際上IKEA很快在中國就有了生產廠家,連我在本地的列治文IKEA買的家具也多是MADE lN CHINA的。
我在這里買過很多IKEA的東西,大到書柜等家具,小到孩子的積木,我居然沒有發現MADE IN CANADA。問到為什么,回答還是加拿大的人工太貴了。但我在IKEA買的東西卻有“美國制造”的呀,難道加拿大的人工比美國更昂貴嗎?一方面在說“人工昂貴”,所以很多的產品都不在本地生產,加拿大人消費著大量的舶來品;而另一方面卻是很多人找不到工作,特別是近年大批的新移民集中在溫哥華,令本地就業市場更陷入困境。許多打工的人也顧不得計較人工的多少,明知所得工資不符合加拿大的有關法律,也不敢吭聲,因為實在有太多的人連這份工作都沒得做呢。所謂“人工貴”的說法,在本地的華裔勞動市場已經越來越變成了一句空話了。時薪越來越低,即使聽起來月薪還不錯的,但實際工作時間遠遠超出法律規定的,這樣一平均下來還是低時薪。勞動市場種種ILLEGAL情況歸根到底是由于工作機會短缺,而新移民又由于語言、本地經驗和學歷資格得不到認可等問題,大多數人只能局限于華裔勞動市場,導致越來越偏離法律軌道的惡性競爭。
回到前面說的IKEA,如果多一點MADE IN CANADA,就會多一些有正當工資收入的幸福的人,政府也可增加稅收,減少救濟金和相關福利的支出。至于“人工貴”的問題那是政府需要研究的事,總不能因為“人工貴”就讓大家都回家歇著吧。實際上已經有很多人被迫回家歇著了,這自然不僅僅是華裔。這次加拿大在聯合國評比中落降第八名,如果都象副總理、財長曼利一樣依然陶醉于“加拿大仍然比大部分國家好”,在加拿大找工作恐怕會更難。好在BC省贏得2010冬季奧運主辦權,但愿有人把握良機,讓興奮得把楓葉國旗畫在臉上的人民不要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