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蘭 韓笑妍等
農民增收創八年來新高
○ 羅 蘭韓笑妍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消息,今年上半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達1345元,同比增長16.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同比增加8.4個百分點,不但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長2.2個百分點,而且是八年以來農民增收形勢最好的時期。
農民收入增加首先得益于中央加強對“三農”的支持力度。今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用于“三農”支出比去年增加300億元。全國29個省份實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僅實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和減免農業稅的“三補一減”政策,就使農民人均直接增收50元左右,拉動收入增長2個百分點。同時,由于糧食價格的恢復性上漲,今年糧食產量的增加,農民出售農產品的收入有了比較大的增長。
(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4.07.17)
我國農村計劃生育實行“獎勵少生”
○ 桂 娟
在我國實行了30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將由“處罰多生”變成以“獎勵少生”為主。從今年起,部分農村計劃生育家庭將得到政府的獎勵扶助。獎勵扶助對象須同時符合以下四個條件:本人及配偶均為農業戶口或界定為農村居民戶口;1973年至2001年間沒有違反計劃生育法規和政策規定生育;現有一個子女或兩個女孩或子女死亡現無子女;年滿60周歲。獎勵扶助金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各負擔50%。扶助金最低發放標準為每戶每年600元,具體發放金額由各地根據地方財力自定,一直發放到扶助對象亡故為止。
根據中央部署,試點工作在四川、云南、甘肅、青海、重慶等西部5省(市)和河北、山西、黑龍江、吉林、江西、安徽、河南、湖南、湖北9個中部省份的9個市(地、州)以及貴州省遵義市進行。試點取得經驗后,這項工作將逐步在全國推開。
(摘編自“新華網” 2004.08.01)
國家出臺助學貸款新辦法
○ 崔 麗李 斌
將于2004年秋季開學后實施的國家助學貸款新辦法與現行辦法相比,有了較大變動:延長學生貸款的還款年限,由目前自學生畢業之日起開始償還本金、四年內還清,改為實行借款學生畢業后視就業情況,在一年至二年內開始還貸、六年內還清;改變財政貼息方式,借貸學生在校期間的貸款利息將全部由財政補貼(現在財政只補貼50%),畢業后再全部自付;如果借款學生畢業后自愿到國家需要的艱苦地區、艱苦行業工作,服務期達到一定年限后,經批準可以獎學金方式代償其貸款本息。
此外,新辦法對普通高校實行借款總額包干,即按在校生總數的20%,以每人每年6000元確定貸款金額;還將建立學生還款約束機制,包括由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建立的全國個人資信系統和由經辦銀行建立的還貸監測系統,以及高校建立的借款學生信息查詢管理系統。
(摘編自《中國青年報》 2004.07.26)
我國凸現技工荒
○ 何 磊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官員最近透露,各地不同程度的技工荒已經開始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
有中國經濟發展兩大“火車頭”之稱的珠三角、長三角,技工需求量都大大高出技工的供應量,甚至出現了“哄搶”技工人才的事件。而在有“皮衣之都”之稱的浙江省海寧市,因為車工緊缺,2000多家企業每天至少流失100萬美元訂單。據以下省市的勞動和保障部門統計:“十五”期間,廣東省高級工以上技能人才缺口約120萬人;未來三年,上海市每年高級技工缺口約1.8萬人;甚至在有“技能人才大本營”之稱的東北老工業基地,也鬧起了技工荒。
據悉,國家有關部門正在著手制定一系列解決高級技能人才短缺的辦法,如推出在30家中央企業開展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試點等。
(摘編自《中國青年報》 2004.07.07)
民政部:城市須普建“慈善超市”
民政部最近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門在全國大中城市推廣建立“慈善超市”,以加強對城市困難群眾的經常性生活救助。
“慈善超市”是指面向低保戶和低收入家庭低價銷售或免費發放社會捐贈物品的救助點。目前,上海、廣州、青島、蘇州等許多城市都已建立“慈善超市”,采用憑券、憑卡領物等方式開展救助。通過建立“慈善超市”,把社會上閑散的物資收集起來,使扶貧幫困活動日常化、長期化。
民政部要求用兩到三年時間,在全國大中城市普遍建立“慈善超市”。
(摘編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4.07.27)
上海:開通100萬個“市民電子信箱”
○ 吳 凱陳文蔚
最近,上海市“市民電子信箱”試開通。“市民電子信箱”是上海市政府為市民免費建立的實名制電子郵件系統。“市民電子信箱”與市民的真實身份一一對應,市民可以從中獲得許多個人重要信息,如“四金”繳付記錄、公用事業賬單、信用卡對賬單、個人信息提示、駕駛員違章通知以及具有“共性化”特點的各種政府公開信息。
上海市首期推出了100萬個“市民電子信箱”,并將力爭向所有市民普及,使它成為市民的一張“電子身份證”。
(摘編自《經濟日報》 2004.07.20)
江西:推行領導干部任中審計
○ 涂超華
最近,江西省試行對領導干部實行任中經濟責任審計。率先推出這項制度的南昌市規定,市直各部門、各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縣黨政主要負責人在任期間,每三年安排一次經濟責任審計。對審計出的一般問題,由市紀委、市委組織部領導與被審計人談話,對問題嚴重的,根據有關規定對責任人作出相應處理。同時,審計結果進入干部檔案,作為評價、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
推行對領導干部的任中審計可以將事后監督變為事前監督,較好地發揮審計的預警和預防作用。目前,江西省宜春、贛州、九江、撫州等地已相繼開展了任中審計工作,并擬在全省普遍推行這項制度。
(張波薦自《中國青年報》 2004.07.22)
廣東廣州:出臺“罰規”維護民工權益
○ 謝為民
最近,廣州市制定法規,對一些企業存在的侵害民工權益的現象進行規范。內容包括:用人單位招用工人一定要簽訂勞動合同,招用工人在一個月內不簽訂合同,責令用人單位補簽勞動合同,并按招用人數每人處罰單位30元至50元;勞動者工資低于該市最低工資標準,以及用人單位克扣或無故拖欠工資,解除勞動合同后未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用人單位要按工資報酬、經濟補償總和的一至五倍額度支付賠償金;用人單位每日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超過3小時(正常工作時間為8小時),每月延長工作時間超過36小時的,按每名勞動者每超時工作1小時罰款100元以下的標準處罰。
(摘編自《農民日報》 2004.07.19)
重慶:行業協會將與政府部門脫鉤
○ 李 偉全 婧
重慶市政府最近決定,全面推進行業協會與政府主管部門徹底脫鉤,今年重點整頓評估、職介、房介等行業,確保中介行業能規范運作。政府有關部門將自查本部門設立、發起成立或掛靠本部門的行業協會,及其在人員、財務、業務、名稱等方面是否與本部門徹底脫鉤。今年9月31日前,這些部門須將與行業協會脫鉤情況上報市監察局備查。
同時,重慶市還將建立中介組織誠信公示和失信懲戒等信用管理制度,嚴厲查處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在中介活動中出具虛假資信證明、虛假會計報表、虛假評估、虛假鑒定、虛假信息等失信行為。
(摘編自《重慶晚報》 2004.08.07)
浙江:農村實行“商品準入”制度
○ 何 強朱立毅
浙江省工商部門將在全省農村逐步推廣“商品準入”制度。
目前,這項制度已經在該省義烏地區進行了試點。
制度規定:凡銷售農藥、化肥和種子等農資產品,商店必須向工商部門提供供貨單位的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和產品質量合格證等有效證件,并將復印件送工商所登記備案;銷售副食品、化妝品、電器和保健品等涉及人體健康和安全的四大類商品,商店必須填寫由工商部門統一制定的進貨登記備查表;此外,集鎮的批發商店在向農村的小商店供貨時,必須填寫供貨登記表,對商品銷售去向、品種、數量和銷售日期等項目進行詳細登記,還必須向購貨方開具由工商部門統一印制的商品銷售信譽卡。
(摘編自《農民日報》 2004.07.14)
江蘇樹勛鎮:村民評價決定干部報酬高低
○ 崔性平俞煜華郁進東
江蘇省海門市樹勛鎮最近推出《農村干部績效管理評價體系》,請村民對村干部的績效和報酬進行打分。村民評價不同,同樣職位的村干部報酬將大不一樣,高低相差可達數千元。
該評價體系將村干部全年工作分為農業、工業、第三產業、個體私營企業和黨建、精神文明、計劃生育、土地管理、綜合治理等12個指標、20項內容進行打分,總分為800分,每分報酬6元;將自我評價、社會評價和黨政評價相結合,黨政評價占村干部績效與報酬評分的20%,村民評價的結果作為村干部年終報酬的主要依據。這一舉措調動了村干部的工作熱情,增強了他們服務村民的意識,村民都很滿意。
(摘編自《中國青年報》 200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