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山東十大企業通過文化共建促進企業之間的協調發展,以文化紐帶強化了經營的紐帶,使企業內的文化資源、經濟資源在企業之間的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佳效益上實現了優化配置和充分利用。這是企業文化建設上的創新,值得我們廣大企業關注并借鑒。
2001年由濟南鐵路分局發起,聯合濟南鋼鐵集團、萊蕪鋼鐵集團、兗礦集團、新汶礦業集團、肥城礦業集團、淄博礦業集團、日照港集團、濟南煉油廠、濟南山水集團等籌備成立了《山東十大企業文化聯誼協會》。這十大企業擁有30多萬職工,年產值近千億,在地方經濟和社會文化領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企業文化建設大都著眼企業內部,而且十分強調個性與特色。山東十大企業文化聯誼協會研究回答的課題,是產運銷企業間文化建設的共性與融合,追求的是培育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的文化理念,以實現企業協調發展。其主要特點是:文化與經濟并舉,理論與實踐共進。經過三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加強了產運銷企業間的全方位溝通,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理念,建立起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伙伴關系,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達到了用文化發揮紐帶作用的目的。
首先,建立了企業文化聯誼協會。其指導思想是:堅持“文化搭臺,經營唱戲”的指導方針,通過聯誼和共建活動,聯手聯心共闖市場;著眼大局,面向未來,把企業間的文化建設與企業內部的文化建設、社區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整體推進;堅持聯誼共建的生命在活動,做到年年有安排、經常有活動,逐步建立目標明確、載體可行、制度規范、運作有效的共建機制。從組織形式上,選出了會長、副會長,并聘請各單位主要領導擔任名譽會長,以便參加和關心協會活動。同時任命了秘書長、副秘書長,各單位都設立了兼職辦事機構。每年召開一次會長會議,互通企業信息,協商合作事宜,排除協作障礙,商定共建意向。秘書長每半年召開一次聯席會議,總結工作,協商、部署任務,組織開展共建活動。
其次,在經營決策層定期不定期召開經營峰會。企業的經營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家和決策層的價值觀念。一般的文化聯誼活動通常由黨委、工會領導及部分行政人員參加。涉及經營上的問題,則通過召開經營峰會進行經營理念、價值觀念上的溝通,研究解決生產經營決策上的問題。例如:開始不少企業對鐵路“以運為主,多種經營”的改革持不同意見,認為鐵路利用壟斷地位亂收費亂加價。通過反復溝通,大家理解鐵路自然壟斷并沒有壟斷價格,它以死運價對活物價,不僅沒有從“壟斷”中獲取超額利潤,而且淪為政策性虧損大戶。鐵路不改革不僅自己沒有出路,而且會制約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不出來,鐵路無運量;運不出去,企業無效益。產運銷既是利益共同體,又是命運共同體,“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只有互惠互利,才能共同發展。
第三、在管理層不定期召開運銷懇談會和企業文化理論研討會。現在的企業管理文化,包括管理理論、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等,只涉及企業內部管理。市場經濟是開放的經濟,產運銷是形成市場缺一不可的要素。所以企業管理層必須加強與產運銷相關企業的聯系與溝通,探索在互利互惠的價值觀念指導下,實現雙贏最佳效果的管理理念和制度體系;必須十分重視企業文化理論的指導和創新,加強企業間企業文化經驗的交流。如去年六月在淄博礦業集團召開了“山東十大企業運銷工作懇談會”,交流運輸貿易情況,尋求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途徑,達成許多諒解,消除許多制約因素,產生了許多協作成果,形成了優勢互補的內部市場。在大型懇談會形式帶動下,平時企業部門之間,或幾個系統之間,或兩企業間管理層有針對性地開展懇談活動,相互交流信息,落實運貿計劃,協作出效率、協作出效益、協作創造生產力的觀念普遍樹立。2002年9月舉辦企業文化理論研討會,收到十大企業的論文和經驗50余篇,我們專門聘請國內專家授課講評,在理論研究指導實踐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第四,職工層廣泛開展文體活動,進行企業精神、企業文化、經營理念的溝通。三年來共舉辦體育比賽3次,文藝演出、歌詠比賽3次。同時還舉辦了書畫聯展、各種球類比賽、舞蹈比賽等多種活動。尤其是去年十月一日在濟南火車站廣場舉辦了規模宏大的“金秋十月工人廣場演唱會”,十大企業的演員1200余人,觀眾達萬余人,山東省委、省府、省人大、省政協、省總工會等領導同志都光臨觀看了演出盛況。各單位職工演唱自己的企業歌曲、宣傳自己的企業,起到了互相交流、互相學習、潛移默化、寓教于樂的作用。這種企業間職工心靈上的溝通、感情上的溝通,極大地促進了產運銷企業間的聯系與協作。實施共建,爭取企業效益和企業文化雙贏共進,通過三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和三個層次的溝通,我們把各自企業文化中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部分相互對接、相互延伸、相互融合,逐步形成了十大企業間共同的企業文化精神。概括起來就是:
(一)互惠互利的價值觀
在市場經濟中每個企業都在追求自己的效益最大化。怎樣實現這個“最大化”,損人利己不行,損公肥私也不行,通行的原則是互惠互利,共同把市場做大。在十大企業第一次職工書畫聯展活動中,濟南鐵路分局局長范振耀寫了一副對聯“鐵企天緣,路礦一家”,努力樹立鐵路熱誠服務的形象。在第一次文藝匯演中,新汶礦業集團職工自編自演的贊揚“大協精神”的節目,展現協莊煤礦和大協車站幾十年如一日發揚協作精神、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的事跡,影響了整個礦區和礦區站,現已發展成為礦站聯姻、共闖市場新的協作方式。在市場經濟情況下,煤礦生產的煤賣不出就沒有效益,車站也就沒有運輸收入,所以雙方提出“站長與礦長共同找用煤的廠長”,共同走出去,銷售合同、運輸合同一起簽。這已成為新汶礦業集團和萊蕪車務段“大協精神”的新內涵。我們十大企業,其中兩個是運輸企業,八個是大型能源和工業性生產企業,本來就密切相關。過去站在自己的利益上考慮問題有協作但磨擦也不斷,并沒有真正從共同利益出發進行經營上的聯合、管理上的結合。直到2001年7月,路礦港開展兗煤外運的攻關活動時才認識到共同利益的巨大,共同利益存在于相互關聯的發展之中。2001年度兗礦生產大幅增長,同時淄博礦業集團新建的兗北礦也到了豐產期,再加上新汶、肥城都爭兗石線和日照港這條外銷外運的黃金通道。這時兗石線正處在復線改造期,一時形不成運輸能力,雖然鐵路分局盡最大努力對兗礦煤的外運比上年增加19%,仍不能滿足要求,兗礦不得不大量靠汽運,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問題反映到省、部和國務院,時任副總理的吳邦國親自作了批示,省部領導親臨兗州、日照地區解決問題。于是路礦港結成一家,制定運輸方案,挖掘路礦港各自內部運輸潛力,鐵路加快復線改造,邊改造邊投產邊形成運能。同時,加強相互協調、組織指揮,使運量增長了40%,不但把兗礦增長產量全部消化,而且把公路運輸部分拉了回來,僅這項攻關,兗礦增效4億多,鐵路增收近1個億,日照港增收5000多萬,不但取得了共贏,而且使得兗石線復線改造成為鐵路見效最快的基建投資工程。
(二)真誠守信的道德觀
在十大企業共建活動中,我們把誠信理念擺在核心地位,著力加強了誠信文化建設。鐵路是一個自然壟斷性行業,長期形成的“鐵老大”思想、官商作風,集中表現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野蠻待客、野蠻待貨、亂收費亂加價、信用度差、運輸承諾兌現率差。長期形成各大企業對鐵路的不信任感。但是管內大企業的運量又占鐵路分局運量的78%,是鐵路的“衣食父母”。而貨主單位對鐵路既惹不起,又離不開。在交往、經營活動中對鐵路極度不信任,就連正當收費,如車輛占用費和用鐵路車輛在港礦專用線經營的使用費也不繳,鐵路忍受著巨大損失。在聯誼共建活動中,鐵路認識到自己是造成不誠信的主導方面,首先應從自我做起,從真誠服務、合理收費做起,真正對過去運貿服務項目進行規范整頓,增加服務內容,重新協商定價,對于應收的車輛占用費、使用費暫讓利對方,通過擴大運量、增加新的服務來彌補損失。鐵路服務態度的改變、經營方式的改善、誠信程度提高,得到了各大企業的認可。同時各大企業對鐵路的態度改變了,誠信度也高了,減少了磨擦,增強了合作,許多難題迎刃而解。這種真誠合作的道德觀不僅在經營層、管理層得到體現,在生產作業層也得到了發揚。這幾年,路礦港廠間的協作越來越好,磨擦越來越少,效益得到普遍提高。
(三)優勢互補的發展觀
“比較優勢”是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規律。由于過去的相互封閉和不信任,也由于體制的束縛,這種優勢得不到發揮。開展聯誼共建活動后,老總們見面多了、合作多了、真誠相見了,互補的優勢也為大家所發現和利用,形成共同的發展觀。過去大而全、小而全的體制,形成大家爭貨源、爭市場的局面,同時也出現“爭”浪費、爭“成本”的結果,不但降低了企業效益也降低了社會效益。現在新建煤礦大家都想把專用線委托給鐵路建設、鐵路管理,以便降低成本,集中發展主導產業。鐵路因此也成立了“地方鐵路服務中心”,充分發揮鐵路建設與管理的優勢,為企業服務。這樣,企業大大降低成本,鐵路也增加了收入、分流了人員。前些年,煤炭市場曾一度三角債嚴重,煤礦欠的鐵路運費還不上,職工工資也發不出去,而回款及時的電廠用煤又不能完全占領,其中有他們的營銷問題,也有鐵路運能不能保證的問題。于是鐵路對湖屯電廠、顏莊電廠運煤采取固定機車、車輛專供運輸,占領了電煤供應市場,幫助新汶、肥城礦業集團渡過難關,提高了效益,還清了運費。萊鋼、濟鋼進口礦石的供應始終制約著兩個公司的發展,可是日照港的礦石裝卸又缺少穩定的市場。今年6月份,三家通過協商達成橫向協作意向,共同投資成立了鐵礦石裝卸有限公司。從此以后,鋼廠也將擁有自己的港口,港口也得到了固定的礦石貨源,真正達到了優勢互補的效果。產運銷企業間的文化共建是個新領域、新課題,對它的探索不僅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同時,文化的共建必將帶來經濟的合作、資本的融合。這種局面已露端倪、必成大勢。對這個課題的探索,我們充滿信心,也希望更多的理論家、企業家關注這個課題,并加入到探索與實踐的行列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