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幾天,2004年即將翻頁成為歷史。《南風窗》也步入了20周歲之年。回首,目光所及的當然不只是 2004一個年頭,《南風窗》這20年與共和國一同進步,不僅見證了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歷史階段,也伴隨了一代人的成長。在歲末年初交替之際,《南風窗》作為今天中國主流社會的主流媒體,平添了幾分歷史的思考。
縱觀300年來的世界近代史,我們發現,世界的潮流乃是憲政革命和憲政文明的潮流。1911年中國的憲政革命推翻了封建的大清帝國,直至1949年才建立了初見雛形的民主共和。由于“階級斗爭推動社會發展”史學觀在現實中簡單的拷貝,“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的斗爭精神植入了一代人的潛意識之中。我們經過短暫的建國初期的經濟建設之后,又陷入了“反右”、“文革”的“斗爭”運動中去了,“斗爭”使得國民經濟瀕臨崩潰,也使得社會形態扭曲。幸虧鄧小平先生用最樸素的觀點告訴我們: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民族只有發展經濟、民富國強,才能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發展才是硬道理”。同時告訴我們:要發展經濟,穩定壓倒一切。
我們注意到,經過25年的建設,中國不僅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業績,而且在社會變革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經濟實力發展到一定量的今天,在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現階段,中國社會已經悄悄地步人了一個社會轉型期,這個轉型期的課題,就是可持續發展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構建;就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就是共產黨領導下的政治文明的構建;就是全民族公共利益的構建。
我們注意到,民生問題,是永恒的公共利益,而現階段中國的民生問題,早已超越了改革開放之初單純對溫飽財富的追求,而上升到一種對“安全感”的更高級追求——私產保護、環境保護、食品衛生安全、公共防疫衛生安全、社會治安人身安全、社會勞動保障、下一代成長環境健康安全……等等。這些問題,在實質上,有許多都要依靠保障和擴大公民權利、靠依法行政、推進法制來解決的,這些都是與每一位公民息息相關、人們共同關注而又極具根本性意義的公共利益。
我們注意到,近年來,我們的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優良傳統之外,還在努力嘗試建立一種“執政以人為本”、“法律以權利為本”、“司法以公正為本”、“依憲行政”以及“依法執政、科學執政、民主執政”等一系列創新性的制度框架。通過保障民權去改善民生,通過推行法治來發展生產力,通過建設政治文明來維護社會的穩定與繁榮。與此同時,我們還看到:中國社會的公民意識、民權意識、法治意識、民主意識也在日益高漲,理性表達、平等對話、輿論監督、民主參政議政的意識也在日漸增強,從而有力地促進了政府官員執政作風的轉變和執政能力的提高,促進了政治文明的不斷成長。
20年前,《南風窗》誕生于中國的改革開放正在探索中啟步前行之際,被瀆者稱之為“開啟思想之窗,帶來一股清新之風”。20年來《南風窗》秉承“太陽每天都是新的”雜志精神,以“出色的主流新聞、具有社會責任感、為了公共利益和聚焦政經”為特色,形成了《南風窗》特有的理性和務實的品格和氣質,得到了中國社會主流人群的認可,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新聞雜志。20年來,《南風窗》為正面推動中同社會的進步盡了一分綿力。
今天,我們站在“準小康”的門檻上思索著歷史的進程和社會的發展:下一個20年將是一個什么樣的 20年?作為有責任感的新聞人,作為有使命感的傳媒,我們看到:黨和政府與人民共建的新型的政治文明,是中國歷史5000年來未曾有過的一種翻天覆地的新變化、新進步和新轉型。這將對中國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產生極其深遠的良性影響,而大力推動政治文明的建設,則正是下一個20年以及將來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內,整個中華民族最根本、最重大的公共利益!
親愛的讀者,共同聚焦政經,感謝您相伴走過改革開放的20年歷程。
親愛的讀者,為了公共利益,讓我們攜手與共和國同行下一個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