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書
書店不論大小,一概開架經營,但出入口都設有電子門。有些書店內設舒適的長沙發,在那里看一天書,店員決不相擾。城里最大的兩家書店,百年老店、旅游書品種最全的福耶斯和重視暢銷書、常開作者讀者見面會的水石書店,隔街對峙,都有好幾層,書店內又附設咖啡屋,比街頭咖啡館環境明亮安靜不說,隨意選本書,要杯咖啡,便可泡上一天。記得好幾次在街頭咖啡館或小餐館,一杯咖啡方要見底,便有侍者來問可需續杯。無可挑剔的微笑背后,傳達的信息再明確不過:如果不再消費,就請快快走人。趕上談興濃的時候,不免感到掃興。
英國的新書,在英國人自己看來也不算便宜。普通一本平裝小冊子,一般要5鎊錢左右(約合75元人民幣),暢銷書的平裝版多在8鎊到15磅之間,硬殼的精裝書一般都在15鎊以上。相對其它書種,浪漫小說似乎便宜一點,據說這是英國家庭主婦的最愛,每個月都有新作品上市,就和流水線上的工業產品一樣源源不斷。另外,許多暢銷書賣上一段時間就會打折,但遠遠談不上跳樓價。我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只花兩個歐元(約20元人民幣),就買到全新的《王爾德戲劇集》;但在英國,不但從來沒見過那么便宜的新書,好的舊書也不止這個價。錢囊羞澀,去水石或者福耶斯,多數時候不過是純喝咖啡聊天而已。
除了福耶斯和水石這樣的大書店,倫敦還散布著很多專門針對某一讀者群的中小書店,有專賣藝術書的、有專賣體育書的、專賣關于馬的書的(養馬、賽馬、馬球、獸醫……),專賣關于車的書的(汽車、賽車、火車……)甚至還有專賣發行量小的書的。有家專賣世界各國烹調書的書店還附設餐館,聽說顧客可以按菜譜試著做菜,當然,再難吃也不會免費。
至于倫敦的舊書店,其實多半靠買賣古董書賺錢,但往往兼售便宜的舊書。進過的幾家舊書店,門面都不大,店堂里的古董書保存精細,擺放也有講究,入門如進小博物館,價格也自然令人乍舌。而那種從50便士到兩三鎊不等的舊書不是被擺在門外小書架上任風吹雨淋,就是地下室內“難兄難弟”擠在一塊兒,總之,是書世界中的貧賤階級,被無錢有閑的書蟲淘走,也算是門當戶對。
在地鐵站、購物中心、小商店集中的鎮子上,沒有什么個性的連鎖書店也比比皆是。這些書店自然不會設長沙發供讀者消磨終日,它們的店堂不大但很明亮,不嘈雜卻無由地仍讓人覺得熱鬧。賣的書品種也多,暢銷小說、兒童書、生活用書、商業和計算機書籍……總之,一般老百姓常看的書都有一些,常打折,周轉快——新書上架快,撤架也快,快到讓人聯想到超市食品。英國超市里的菜果、牛奶甚至雞蛋,不光有保質期,還有一個比保質期早幾天的撤架期。一過這個撤架期,東西就得立刻從貨架上撤走,不能再賣給顧客。書當然不會變質,但也一樣有撤架期。這類書店之缺乏個性原因可能也在這里,它們經營書,似乎和超市經營食品的態度沒什么不同。當然,它們本來就不是為追求個性而存在的。
借書
不過,在倫敦,即便不買一本書,也不愁沒書看。公共圖書館的發達完備,使所有想讀書的人,也不分貧富貴賤,也不論年齡大小,都可不費分文便坐擁書城。而且,公共圖書館的功能,還遠不止于向所有人提供平等的讀書機會那么簡單。
到過新華社倫敦分社的人,幾乎都要夸分社選址選得好。好處之一便是離公共圖書館近,慢慢走也不過3分鐘路程,真可謂抬腿即至。這一年多來,公共圖書館的好處,每去一回,感受便深一層。
這個圖書館去年4月剛重新裝修完畢。因裝修的緣故,還得了甘頓市鎮議會一筆特別撥款。據館內工作人員介紹,現在藏書量已經達到了20萬冊。除周日外,每日開放。自重新裝修后,讀者數量大增。去年11月份時,平均每天訪客達1300人!
整個圖書館采用計算機管理,憑一份姓名與住址證明(如駕照、繳電話費或煤氣費單據、銀行賬單等)即可辦借書卡,刷卡借書、刷卡還書,全館見不到一個目錄卡片柜,書籍全部開架,讀者可以按書架上標明的分類隨意選書,也可以自己或請館員通過電腦查詢某本書的編號,再根據編號找書。一張卡,一次可借10本書,借期3周,期滿如想續借,只消打個電話。因為圖書館使用錄音電話辦理續借,所以哪怕夜里12點鐘想起來也沒有關系。所有書都可以最多續借5次。還書的時候,如果錯過館員下班時間,把書自行投入圖書館大門內側一個大柜子里就可以了。除書籍外,還可以借閱各種有聲讀物、磁帶、CD、DVD、錄像帶以及各種學習教材,后者要交一點兒租費。
圖書館里,還單辟一個兒童圖書館,有專門的借書處,并針對不同年齡層兒童需要加以設計。中間一張形狀奇特的大桌子上擺了10臺電腦,專供兒童上網,兩邊一側是梯級的閱覽區,另一側鋪著很大一塊地毯,三面圍著矮書架,一邊是長長的無靠背皮面沙發。地毯上,散放著一些木制兒童玩具,幾個一坐便深深陷進去的皮墊子,甚至還有幾個尖角小賬篷,小孩子可以躲在里面。矮書架上,以學齡前兒童看的圖畫書為主,靠墻的大書架上,滿滿地陳列著少兒讀物、有聲讀物和卡通錄像帶,都可以任意拿取。兒童有聲讀物免費借聽,錄像帶雖要交租費,但比成人觀看的錄像帶又要便宜一些。
整個圖書館各個功能區域雖然劃分清楚,但都是開放性空間,彼此聯貫相通,沒有突兀的墻壁遮擋視線。從樓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樓上的書架陳列,兩架木質樓梯從借書大廳中央盤旋而上,整個空間的提升輕盈又美觀。
在圖書館的信息和參考中心,人們還可以免費上網和查看電腦光盤,查閱各種大型參考書和辭典,翻看各類報紙與期刊雜志,英國、愛爾蘭和美國的電話號碼薄,世界各國的旅游地圖和餐飲住宿指南,英國政府各種出版物與統計數據,所有英國大學的章程藏書以及各種教育和進修機會指南等等,甚至還可以上網學習一些大學或培訓中心的部分課程。
圖書館實際又是一個社區信息集散中心,能夠在這里直觀地感受整個社區脈搏的跳動。圖書館二樓中央大廳,左右墻壁廣告板上不僅張貼著分社所在甘頓區全體市政議員的照片、姓名、所屬黨派,所屬選區一覽表、從煤氣泄漏到家庭暴力等各種問題的熱線電話表,還張貼著五花八門的各類活動預告或實用信息:瑜珈、太極、印度舞蹈班廣告;法語、漢語、西班牙家教;舊電器出售,房屋出租、慈善組織征召志愿者、保姆、清潔工……社區內乃至全倫敦的劇院戲目、博物館最新展覽之類的宣傳單,也隨手可取。圖書館自身也不斷推出各式各樣的活動,上周末剛辦完詩歌朗誦會,現在又在為兒童舉辦書籍封面設計比賽。兒童圖書館里,備有全甘頓鎮幼兒園和中小學校名單,校址電話一應俱全,可以免費索取。
全甘頓鎮約20萬人口,有13家公共圖書館。全倫敦約719萬人口,共有395家這樣的公共圖書館。此外,還有數不勝數的各種專業性圖書館、專為中小學生開設的學校圖書館、在地鐵站、大型購物中心門口等公共場所流連的流動圖書館、主要為老年人和殘障人士服務的免費送書上門的家庭圖書館等等。至于圖書館星座圖里那顆最大的星星,當然非大英圖書館莫屬。
據英國文化部“圖博、檔案處”介紹,迄今,全英已有99%的公共圖書館上網,其中85%為寬帶。英國文化部已擬定目標,要到2013年時,在全英建立“功能齊全的現代化社區圖書館網點”,屆時“所有市民都能從所在社區的圖書館內免費調閱英國任何一本絕版圖書”,其雄心令人觀止。據信,這項工程一旦完成,圖書館在當代英國將取得類似教堂在中世紀的地位。英國還推行了“借書知識產權計劃”,即統計圖書館當代作家作品出借次數,并據此向作家支付稿費,以彌補其售書損失。
結語:我不得不說,在讀書機會方面,英國人確實有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