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似乎是現代社會中的古老話題——男人和女人,能夠“只做朋友”嗎?答案也許是說“不可能”的人會比說“可能”的多。
首先扼殺這種可能性存在的是好萊塢的浪漫愛情片。無論是早些年的《當哈里遇到莎莉》——從無所不談的好朋友開始,以浪漫的愛情產生結束,是一場友誼與愛情的殊死之戰;還是《我最好朋友的婚禮》——最好的朋友成為別人的新郎,女主人公才發現失去的可能是一生的幸福,影片從一開始就掐滅了友誼之燭;更不用說近年火爆的連續劇《朋友們》——六個朋友關系錯綜復雜,現任情人、前任情人,還有愛火重燃的舊情人,直至大結局,也不知友誼將何去何從……在好萊塢,幾乎找不到哪部影片是描述男女之間恒久不變的友誼的,真讓人為之扼腕嘆息。
喝干好萊塢為了炮制高票房所刻意調制的“友誼+愛情+罐頭櫻桃”的雞尾酒,放下華麗的酒杯,重新考慮這一必須沉思一下才能回答的問題,答案是復雜的。
反方:回答“不可能”的人,還是會從模糊的記憶中取出《當哈里遇到莎莉》里的例子來佐證的:片中有一段場景是講比利·克里斯托反對梅格·瑞恩的觀點,堅持男女之間不可能存在友誼——因為有性別差異的因素存在,男女之間無法逾越性的吸引而手執友誼的橄欖枝。所以,從男人的觀點出發,擁有異性朋友的想法是美好的,卻不現實。這種“友誼”總是會變質的,要么演變成愛情,要么就灰飛煙滅。
友誼的不能善終,有多種裂變的過程,我們可以來看看有幾條路通向友誼的盡頭:
1. 哈里和莎莉型自不必多說了,當然這是“化蝶”的過程,雙方的關系共同升華到更美好的境界,友誼的終點是愛情,也算是結局完滿。
2. 如果一方對另一方的友情開始加溫,終于由量變成為質變;而另一方卻停在原地,并不打算改變坐標——此時此刻,男女雙方的關系如何?可想而知,友誼的氣球會在頃刻間“砰”地爆裂了。
3. 當然,也有一種無可奈何的“突然死亡法”。雙方都恪守友誼的原則,友愛相處、有禮有節,卻不料愛人有想法,眼中容不下同性的假想敵。雖然雙方內心坦蕩蕩,也抵不住愛人的暴風驟雨,從大局著眼,只能給純潔的友誼畫上休止符。友誼的灰燼中,留下的只有遭受誤解的無奈、不甘和擁有小氣愛人的無限委屈。
正方:說“可能”的人也有可以雄辯一下的依據,況且對于好萊塢的觀點不妨時時保持警惕,不斷用自己的頭腦去質疑會比較明智,以免被那種膚淺的情感模式引入歧途。不可否認,在異性之間本能地存在一種性的吸引力。也許在每個男人和女人第一次見面時,在潛意識里都考慮過愛情的可能性,一個念頭會一閃而過:“會不會是這個人?”可是,通常人們不可能對所有認識并且有親切感的異性都產生浪漫的想法;或者,這方面的吸引會收藏起來——有時成為朋友是兩個人最完美的選擇。所以,“由于異性相吸而阻礙男人和女人產生友誼”這一說法,顯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并且,我們的身邊也會有這樣的女孩子:個性男性化,也許會被稱為“假小子”。她們往往不習慣與同性交往,覺得女孩子太麻煩,而與男孩子更能溝通,大而化之,毫無心機。同時,生活中也不乏特有“女人緣”的男人,往往能與女孩子打成一片,可以被女孩子視為“死黨”,玩鬧扎堆在一起。在遇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人之前,這樣的男人和女人似乎對異性是絕緣的。
結論:正方和反方的觀點各有可取之處,但“異性之間存在友誼”則是毋庸置疑的。雖然異性朋友之間的相互理解不可能達到同性朋友同樣的程度,但能夠起到的作用卻是同性朋友無法企及的,而且對人的內心健康起著積極有益的作用。
對于男人來說,從另一個男人那里獲得的是粗放的友情;而女性朋友讓他有機會更多地體現男性同樣具有的感性和溫柔的特質,不必要像在同性朋友之間那樣,隱藏起內在軟弱的一面。對于女人來說,跟同性朋友在一起,女人們往往可以在情感上共同分享、相互支持;而一個男人的友誼則能幫助她更獨立、更明理,激發她內在堅強的一面——這一點,與女性朋友在一起時是被壓制的。
就在解決了前一個存在可能性的問題時,另一個難題出現了——如何妥善保管這份異性間的友誼?因為這種友誼可能備受挑戰,會比同性間的友誼脆弱得多。如果你覺得進退維谷,那就好好遵守下列保鮮法則吧:
1. 就像你擁有的其他朋友一樣,異性朋友間必須有共同的興趣愛好。
2. 任何浪漫的感情是友誼的毒藥,絕不可有。要想擁有長久的友誼,就擯棄那些關于“其他可能性”的幻想吧。
3. 雙方的戀人都不能是善妒、小氣之人,要不排斥戀人擁有自己的異性朋友。并且,要盡力排除那些容易造成猜疑的因素,避免隱患。當然,也可適當對戀人進行得體的疏導和提醒。
4. 年紀越小,擁有異性朋友的可能越大,不妨從“青梅竹馬”時便開始培養。擁有一個兩小無猜的異性朋友,如果沒可能發展成戀人,就讓他成為你的“死黨”吧。
5. 你的前任戀人不可能成為你現在的朋友,不要再做夢想換種方式重拾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