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這個題目可能會有點奇怪,相親為何還“1+1”?可以有兩種解釋,第一嘛,這相親總歸是一男一女嘍,熱心人牽來一根紅線,各人手里執一端;另一解呢,就是這每人后面還要拖根尾巴——少則一位家長,多則一幫人,就如兩軍會師,其聲勢之浩大有時不免讓人心里發毛!
相親本來似乎是個久遠以前的話題,與媒人這個詞同時問世,但其生命力之強令人刮目相看,經久而不衰,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不過現代的年輕人對相親的看法和老一輩又有所不同,大多數人將其看成是一個結交新朋友的方式,當然,也不排斥愛情發生的可能性。朋友隨時都在結識,這也是多一種機會,更何況經朋友或親人揀選的,總也不會差,就當作是緊張生活的小插曲吧,何樂而不為呢!所以,并不是年齡大了、找對象困難的人才會去相親的。這不,像我這般正值妙齡的姑娘也被拽去相了一回親。
我雖然挺支持別人相親,可是輪到自己就每每推卻。想像中,一大伙人一起吃飯,對面是男方和其家長,還有中間人,坐成半圓形。我呢,就坐在圓弧的這邊,在眾目睽睽下努力扮淑女,覺得手也不知放哪兒、腳也不知放哪兒,身上簡直要被他們聚焦的目光燒著了。
可是這次不同,這次是最疼我的姑姑強力推薦,中間人是她一個曾經的同事、現在的好朋友,男方的母親是中間人的同事。姑姑坐在我身邊拉著我的手,以無比欣慰的目光——那目光似乎在說:“啊,終于長大了”——看著我說:“這個男孩很好的,媽媽是電視臺的,爸爸是財務,他自己在銀行上班,已經在靜安區買好一套房子了,只比你大4歲,脾氣也好,很有前途的。”
我半信半疑:“你怎么知道的?你見過他?”
“沒有,是我那個朋友說的。”
我只好對著天花板干瞪眼,這根本就是目標明確娶老婆嘛!挑個合適的往家里一放成為女主人就完事。我的愛情浪漫主義觀受到嚴重的挑釁,無奈姑姑一片苦心,雖是前程無路也得只身前往。不過我已暗拿主意:第一,不化妝不打扮,以最普通平常的面貌出現;第二,不做作不偽裝,讓他一眼能看清我和他的差異,包括對愛情婚姻的理解和對世界的看法。所以到了相親那天,姑姑反而鄭重其事,我則是心態好得不得了,暗想:晚上又有人請我吃飯,又能認識一個新朋友,如果看不順眼就拂袖而去,反正不為相親所累。
下了班,我就直奔相親地點,姑姑在車站等我,我挽著姑姑往前走,第一個見到的是中間人,那阿姨目不轉睛地把我打量了一番,然后我們走向另一堆人。我忽然有想笑的沖動,覺得自己像是在演戲!那邊是男孩和他父親,他們看著我,我頓時感到氣氛壓抑,于是不等媒人開口就伸出右手很熱情地說:“你好!我叫林凌。伯父你好!”那對父子好像略微有些吃驚,男孩趕緊伸出手來握了一下我的手說:“我是肖巖。”看到他的遲疑,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放肆了,不夠矜持。
后來,他父親、我姑姑和中間人都走了,他便請我去吃晚飯,我因為毫無負擔就和他聊開了。他一開始還比較拘謹,言行舉止都程式化,漸漸也就放開了。他和我聊他郁悶的工作、單一的生活;我和他聊工作的體會、自己的見解。雖然氣氛不錯,但是我能清楚地感受到我和他是兩個世界的人,他忙得連吃飯時間也在不停地接電話。吃完飯送我回家,他又去趕另一場應酬去了。
我的第一次相親就這樣無“親”可“相”地草草結束了,斷斷不會開花結果。當然,這不值得借鑒,因為過后姑姑還指責了我穿著隨便,我則以時間匆忙來不及換搪塞了過去。
問我還會有第二次嗎?也許吧。
就把它看作生活中的“相約星期六”,一試何妨,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