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提示:加強預防、定期檢測、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大力開展以人群為基礎的糖尿病三級預防和綜合防治的手段。
隨著糖尿病的發病人數不斷攀升,人們對于此病已不陌生,但由于糖尿病在早期多無明顯癥狀,自我感覺頗佳,不少患者不以為然。一旦出現慢性并發癥則已進入中、晚期,這時療效往往不佳。為此,國際糖尿病聯合組織 (IDF)強調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口號是“降低無知的代價”。眾多的糖尿病人由于對糖尿病的無知,沒有及時、積極、有效地進行防治,導致相當多的患者最終發生心腦血管病變、腎功能衰竭、失明及下肢壞疽,生活質量大為下降,個人和國家的醫療費用負擔明顯增加。這就是無知的巨大代價。
糖尿病能不能預防呢?回答是肯定的。糖尿病的預防應構筑三道“防線”,醫學上稱之為三級預防。現實生活的無數實例告訴人們,如果“防線”構筑及時,合理和牢固,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是有可能不遭此一劫的。
一級預防是指最大限度地減少糖尿病的發生率。目前大家已了解糖尿病是一種非傳染性疾病,雖有一定的遺傳因素在起作用,但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后天的生活和環境因素。現已知道熱能過度攝入、營養過剩、肥胖、缺少運動是發病的重要原因。而這些原因是與人們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的,從小開始培養,易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熱量攝入適當、低糖、低鹽、低脂、高纖維、維生素充足是最佳的飲食配伍。對體重進行定期監測,將體重長期維持在正常水平是至關重要的。體重增加時,應及時限制飲食并加強運動,使其盡早回落至正常。運動要成為生命的終生習慣,要戒除一切陋習,戒煙并少飲酒。對高危人群,如雙親中有患糖尿病者以及肥胖多食者、血糖偏高者、中老年人和缺乏運動者,尤其要加強預防和定期監測。
二級預防是指早期發現糖尿病患者并進行積極的治療。應該將血糖測定列入中老年人常規的體檢項目,即使一次正常者,仍要定期檢測。凡有糖尿病蛛絲馬跡者,如有皮膚感覺異常、性功能減退、視力不佳、多尿、白內障等癥狀的人,更應仔細鑒別,以期盡早診斷,爭得早期治療的寶貴時間。一旦確診為糖尿病,就要樹立終生與之作斗爭的觀念,要綜合調動飲食、運動、藥物的手段,將血糖長期、平穩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不可只滿足于一時的控制。空腹血糖宜在6.67毫摩爾/升以下,餐后2小時血糖在7.85毫摩爾/升以下,能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應控制在7.0%以下。
三級預防的目的是延緩糖尿病慢性合并癥的發生和發展,減少其傷殘率和死亡率。要對糖尿病慢性合并癥加強監測,做到早期發現。早期預防是其要點,晚期療效則不佳。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常可預防合并癥發生,使患者能長期過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目前,糖尿病還是一種終生性疾病,尚無根治的辦法,但這并不意味著可持無所作為、聽之任之的態度。相反,更應積極行動起來。目前,有三道防線可構筑和堅守:如果你還不是個糖尿病患者,更要規范你的生活,使你的生活方式科學,這是最重要、也是最牢固的一條防線,若不注意,你很可能成為一名未來的糖尿病患者。倘若你已染此病,也不必悲觀,只要長期堅持治療,是可以防止和有效延緩糖尿病慢性合并癥的發生和發展的;如已進入了慢性合并癥期,那就需要百倍警惕,盡量延緩慢性合并癥的惡化。
如果健康和智慧是人的兩大最寶貴財富的話,那么健康更顯重要,因為智慧是依附于健康之上的。憂患意識不可無,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可能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