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荒還沒有走,油荒又來了。
自進入8月份以來,珠三角地區出現了大面積“缺油”現象。廣東各種汽油與柴油全線告急,尤其是汽油,全省目前絕大部分社會油站汽油脫銷,部分社會油站柴油脫銷。加油站外面全部是等著加油的汽車長龍。
高油價的危害在于,以石油為原料或燃料的行業會把壓力轉移給下游行業,導致整體經濟運行成本提高,可能引發“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模型,如果原油價格居高不下,那么亞洲新興經濟體,包括中國在內,GDP將損失約2個百分點。高漲的油價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正在顯現,高油價已經套牢中國。
回顧石油價格對世界經濟影響的歷史軌跡,也許會幫助人們增強對石油危機的認識:1973年,石油價格從每桶3美元提高到10美元,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這次危機使美國GDP增長下降了4.7%,使歐洲的增長下降了2.5%,日本則下降了7%;1979年,石油價格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機也引起了西方主要工業國的經濟衰退,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在第二次石油危機中大概下降了3%;1990年,石油價格從每桶14美元漲到42美元,不過,這次高油價持續時間不長,與前兩次危機相比,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要小得多。
而本次石油價格高漲則是從1年前的30美元左右,上升到了現在的65美元左右,有專家估計2005年年底石油價格將突破每桶75美元。
如此高的油價,會引發第四次石油危機嗎?目前仍然是樂觀派占據主流,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無危機的漲價”。
不過,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大經濟體,能否平安度過這次石油價格危機,還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