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赴韓國上市,有三大好處:宣傳效果巨大;費用低廉;良好的品牌效應。”2005年8月2日,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韓國證券期貨交易所(KRX)理事長李永鐸在該所上市研討說明會上表示。
在回答本刊記者關于韓國證券市場相較于新加坡市場的優勢的提問時,李永鐸一再強調中國企業去韓國上市可以得到的諸多幫助。末了,一旁的韓國金融監督委員會常任委員李佑吉吉補充說,“韓國有 5000萬人口,遠遠超過新加坡,經濟規模也比新加坡大6倍。”言下之意,中國企業與其往新加坡證券市場扎堆,不如選擇韓國這個近鄰上市。
截至2004年末,中國大陸在倫敦、紐約、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為24家,在香港、新加坡上市的有130多家,流通總市值達到22098億元人民幣。去韓國上市是一個新選擇。目前,韓交所尚無一家外國企業股上市,來華拉客戶,顯然看中了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熱潮中的商機。用他們自己的話說,“高度關注中國企業股和投資預期”。
耐人尋味的是,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第四輪朝核問題六方會談正在進行。韓國人說,等朝核問題和平解決,韓交所的股指有望大幅上升。這是他們拋出的誘惑之一。
誘惑:中國企業上市的首選?
韓國證券期貨交易所提供的材料上赫然印著:“中國企業上市的首選”。與此同時,龐大的推介團在會上極力推銷其優厚的上市條件及完善的服務。
李永鐸介紹說,韓國證券市場是在今年1月由韓國證券交易所、韓國期貨交易所和韓國創業板市場合并而成。整合后的韓國證券市場總市值達到4250億美元,在亞洲僅次于東京、香港居第三;總交易額6220億美元,在亞洲僅落后于東京。上市企業中包括三星電子、浦項制鐵、現代汽車等優質企業。韓國證券市場自1998年實行全面開放以來,截至2005年3月末,外國投資者持有韓國上市公司股票金額占KRX總市值的42%,顯示出外國投資者對韓國證券市場的信心和積極參與。同時,韓國證券市場也高度關注海外證券,截至2004年底,其海外證券投資余額高達300億美元。
韓國人強調,隨著中韓經濟交流不斷擴大(韓國已成為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和最大的直接投資來源國),中國企業到韓國上市是大勢所趨。中國企業去上市,實現KRX外國企業股上市“零的突破”,會引起韓國投資者和媒體的極大興趣。這將給中國企業及其產品帶來巨大的宣傳效應,有利于中國企業提高品牌知名度,迅速打入韓國市場。而韓國居民消費支出比香港高3.5倍,比新加坡高8.3倍。“可以預見,具有成長性的中國優秀企業去韓國募集資金、發行股票時,市場將會有充足的投資需求。”李永鐸說。
KRX的一張好牌是融資成本低廉,比美國、香港市場的發行和上市費用低,而且公募金額越大平均費用越低。以公募金額2.5億元人民幣、發行DR數量300萬個為例,上市費用為7.5萬元人民幣,年費0.9萬元人民幣;公募金額達到8.2億元人民幣、發行DR數量為500萬個時,上市費用和年費分別為12.1萬、1.1萬元人民幣。
而且,在KRX融資簡單方便:無融資限制;自定發行價格;增資擴股容易;在融資規模上也沒有限制(以第一大股東無變動為條件)。此外,相比國際上其他證券市場而言,KRX還具有上市所需時間短(提交上市預審申請書至上市約需2~3個月)、不需要韓國政府部門審批等優越條件。
在采訪中,李永鐸談到,韓國證券期貨交易所對前去上市的中國企業沒有業種之分,只要符合上市條件的優良企業都歡迎,包括國有企業。至于國有企業的非流通股,由于韓國市場沒有國有股或法人股的流通限制,企業可以通過增發新股和出售老股來募集資金。當然,老股出售的方式須經過兩國政府部門間的充分協調。
李永鐸透露,韓交所在中國的推介活動肯定不止這一次,正考慮在北京設一個事務所。“希望去韓國上市的中國企業越多越好。”
上市:門檻并不太高
中國企業去韓國上市,當前最大的制約可能是:必須已在韓國之外的證券交易所上市(大型優秀企業或擬定香港等股市和韓國股市同時上市的,可申請IPO)。但是,大多數赴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都是IPO。不過,韓交所方面也放出風聲:這一點會加以考慮,做出相應調整。
在韓國上市,企業的持續經營年限不得少于3年(以提交上市預審申請日期為準,并承認轉成股份公司以前的有限公司經營業績)。資本要求方面:在主板上市,凈資產需達到100億韓元(約8300萬元人民幣)以上;在創業板上市,股本應為10億韓元(約830萬元人民幣)以上。股本不得占用。
利潤(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中最小值為準)方面:在主板上市,最近會計年度利潤不得少于25億韓元(約2080萬元人民幣),最近3年利潤累計金額不得少于50億韓元(約4160萬元人民幣);在創業板上市,要求最近會計年度有營業利潤。
股權分散方面:在韓國公募的股票數量不得少于30萬股或30萬KDR,創業板上市企業需有少數股東100名。
審計意見方面:在主板上市,注冊會計師出具的企業最近3個會計年度審計報告為無保留意見;在創業板上市,最近年報為無保留意見。
此外,對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要求其負債比率低于市場或同行業平均的1.5倍,最近會計年度股權收益率為10%以上。
上市條件還包括:不得有對企業經營帶來重大影響的并購、轉讓、受讓或訴訟等糾紛(若發生上述事項,在該會計年度結算之后方能申請);公司章程或者其他法律法規沒有限制股票的轉讓;韓國證券期貨交易所審查公司治理、透明度、企業公告以及投資者保護等事項。
如果把韓交所的創業板與納斯達克相比較,資本規模上,納斯達克需要上市企業擁有超過400萬美元的凈資產額,而韓交所創業板只需100萬美元左右;納斯達克要求上市企業上個會計年度必須有最低75萬美元的稅前所得,韓交所創業板對此無明確要求。再拿韓交所主板與新加坡主板比較,新加坡主板要求上市企業25%股份由至少1000名股東持有(如果市值超過3億新元,可酌減至最低10%),韓交所主板則對此無明確要求。
不難發現,去韓國上市,門檻并不太高。
李永鐸如是游說在場的中國企業家:“我們已經導入嚴格的國際會計標準,監管力度、市場透明度都有很好的保證,并且還將進一步完善上市規則,你們就放心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