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一天天長大的過程中,他的許多個“第一次”都給爸爸媽媽帶來無限欣喜——第一次微笑,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叫媽媽,第一次背兒歌……但惟有一種第一次我們希望它晚些,再晚些到來——那就是孩子第一次遭遇失敗和挫折。
眼見班上很多小朋友都能把數字“8”寫得很好看,昂昂的感覺簡直是糟透了。回到家的昂昂一副世界末日的樣子,垂頭喪氣地告訴媽媽自己永遠也寫不好葫蘆“8”了。寫數字對他而言,已經成了一件很難完成,而且心理負擔很重的事。現在事情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他的情緒還不能好轉,不但盡量回避寫“8”,還很怕小朋友笑他,怕老師說他。
昂昂媽媽憂心忡忡地問:“他的心事為什么這么重?我怎么才能讓他恢復到以前的狀態,怎么才能夠培養他遇到挫折不灰心,自己克服困難呢?我不希望他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就心事重重,情緒低落,我愿意他做一個開朗堅強的男孩子。”
是的,在成長的路上,不可避免地充滿了各式壓力與挫折,父母擔心孩子受到傷害,往往在事件發生之前,便急于替他們掃除一切障礙,期盼孩子能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下長大。
挫折并不可怕,一味的逃避只會陷入更大的困境,看看當今社會,孩子成長過程中問題頻傳,這和挫折忍受度的降低,可謂密不可分。
讓孩子勇敢面對挫折
6歲的婷婷起初很害怕參加學校的鋼琴比賽,但是媽媽告訴她:“你不一定非要得名次,我們只是去學習如何在有很多很多觀眾的時候演奏。”最后婷婷高興地去比賽了,而且成績還很好。聰明家長的技巧就在于:即便是一次失敗的努力,也讓孩子覺得從中有所收獲。如果你確定的目標只是“試一試”而不是“成功”,那孩子們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當孩子在困境面前想要放棄的時候,可以對孩子說:”可以再試試別的方法”,僅僅這樣一句簡單的話,就會給孩子一種啟發,會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它會讓孩子在解決問題中形成另辟蹊徑的勇氣。比如教一個3歲的孩子不要總把右腳的鞋穿到左腳上,你可以說:“再試試!”這可比馬上自己動手幫孩子解決問題效果好得多。
幽默感也很重要,能夠以輕松詼諧的心態面對生活的起起落落,這樣的父母會是孩子們很好的榜樣。但有一點需要提醒爸爸媽媽注意:你可以自嘲,但永遠也不要嘲笑你的孩子。
我會和你在一起!
瑤瑤連續跳繩從沒有超過兩個,是班上跳繩最差的孩子。一到跳繩時間,她就找借口上廁所、腿疼,想要躲過眾目睽睽的尷尬。聽到老師的反映后,媽媽說:“瑤瑤畫畫這么棒,學畫可比跳繩難多了,如果你能花學畫一半的工夫來學跳繩,過不了多久你連續跳繩的數量肯定能超過別人,媽媽會一直陪你練習的。”
很多時候,孩子們最大的成就感恰恰來自你對他的珍視與驕傲。“我是媽媽心目中最重要的人”,這種感覺非常好。要讓孩子知道,不管生活中發生什么事,不管爸爸媽媽有多忙,他們一定會有時間和自己在一起,一起解決碰到的問題。
激發自信比安慰更重要
5歲的嘉勇很不開心,因為他在與鄰居心怡比賽加法口算時,一再落后。爸爸安慰他:“你已經能算出20以內的加法,很不錯的。”可嘉勇還是高興不起來。其實,嘉勇的爸爸錯了,他的這種安慰其實起不到什么效果。他應該告訴兒子:“心怡加法又好又快,是因為她比你大一歲。她在只有你那么大的時候,也不能算得那么快。”
更多的時候,你要努力去發現孩子擅長做哪些事情,并且鼓勵他去做。如果嘉勇的算術真的不如別的小朋友算得快,但是卻很有體育天賦,那么你就可以說:“雖然你的算術不是最好,可你在踢球、游戲方面卻是最棒的,而且我知道,你最喜歡體育了。”在某一領域里有充分的自信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地面對來自其他方面的挫敗。
好勝的孩子由于暫時的失敗而產生自卑心理,過分的貶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使自己承受著沉重的壓力。這時應讓孩子學會:既不要把自己看得過高,也不要把自己貶得一錢不值;正確地與人比較,既比優點又比缺點。
心態決定一切
兩個4歲的孩在幼兒園子受到了同樣的打擊,哭著回到家。一個說:“小帥不給我玩他的小汽車,因為他不喜歡我。所有的小朋友都不喜歡我。”另一個則說:“小帥不給我玩小汽車,他真小氣。”兩個孩子看待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角度、不同心態直接決定了他對于挫折的解決之道。
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曾經有心理學者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400名小學一年級生參加了一個考試,然后對所有孩子都說他的成績很好,但是采取了不同的說法。他們對一些孩子說:“你很聰明,你的考試成績非常好。”而對另一些孩子則說:“你很努力,你的考試成績非常好。”
幾天之后,這些孩子又參加了一次考試,這次,告訴孩子們,他們的成績不如上次好了。面對這樣的結果,那些曾因為“很努力”而受到表揚的孩子,表現出了很好的控制力,并且愿意接受挑戰,這是因為失敗對他們來說只是意味著“還不夠努力”。而那些因為“很聰明”而受表揚的孩子則顯得缺乏對失敗的忍受力,因為他們認為失敗意味著“我笨”。
所以,當你的孩子第一次獨立完成了一幅拼圖,你應該告訴他:“我知道你一直很努力,祝賀你終于成功了。”而不要對他說:“我就知道你最能干了。”只要稍稍調整一下你表揚的方式,就能讓孩子明白:成功意味著掌握了一項技能,而不是在炫耀一種天賦。
挫折是一所好學校
走路時少不了摔跤,學穿衣服時難免把前面穿到后面,扣子上面扣到下面……從小到大,孩子不可避免地要碰到數不清的麻煩。經過逆境的打磨,孩子慢慢學會逆事順辦,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坦然面對失敗并很自然地把挫折看成挑戰。所有這些經驗,都會對他以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承受失敗的能力有巨大的幫助。使他能始終保持積極心態,形成堅持、執著的品性,為面對人生中的種種困境罩上希望的光環。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一座培養孩子耐力和韌性的好學校。接受它,就是接受成長。
我們的孩子應該學會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有一種像運動員一樣的榮譽感。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會給意志堅強的人以獨特的成功感受!換句話說,當挫折出現的時候,通常有兩種反應。有人會說:“算了吧,下次再說!”也有人說:“來吧,困難,我一定把你搞定!”如果我們能成功地讓孩子傾向于第二種態度,那么這也算是我們在孩子的人生路上送給他一個不可多得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