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嫉妒只有成人才有,而且只是心胸狹窄的表現,其實寶寶也有嫉妒心!這些寶寶的父母們可是深有感觸。如果媽媽遞給別的孩子一個蘋果,他都會撲上去把蘋果奪過來,因為那是他媽媽的蘋果,而媽媽是“他自己的”!會吃醋的寶寶的“自我”與“蠻橫”里摻和著聰慧與可愛,往往讓父母們自豪之余又難免困惑甚或尷尬。這些小不點兒為什么會嫉妒,而父母們又該如何招架他們的嫉妒呢?
小寶貝大概從1歲左右就會開始產生這種嫉妒的情感,2、3歲時會變得比較明顯。可是,當他們可能連很多情感究竟是什么還分不清的時候,怎么就會產生了嫉妒的心理呢?一位心理醫生這樣解釋道:“孩子在這個年齡,是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他們把自己當作一個真正的獨立個體的存在來認知。那么他們靠什么來建立這種認識呢,就是靠主動地把自己和其他的人來做比較。”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往往是一個看去很小的“不平等”——“別人有,我沒有”或者“媽媽抱弟弟,沒有抱我”等等,就會被那些小家伙認為是一件很嚴重的事,從而生氣或哭泣。
2、3歲的孩子,對于“嫉妒” 本身其實沒有什么認識,但同時,他們也還沒有大到能夠很長遠地、客觀全面地看待情感和處理情感的地步。當他們依偎在媽媽的懷里時,如果他們的一個兄弟或姐妹也想讓媽媽抱抱的話,他們往往不能肯定媽媽是否有足夠的愛來分給他們倆——“如果媽媽抱了弟弟,她是不是就不愛我了?”同樣地,當他們看見別的小朋友得到生日禮物的時候,他們會哭鬧著說自己為什么沒有。孩子完全忘記了在他過生日的時候,爸爸媽媽和家里人會一如既往,送上他最喜愛的玩具。他們可愛得只看得見自己當下的“利益”——有就是永遠有,沒有就是永遠沒有——因此而會開心或難過。
對于家長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必須明白:相對于2、3歲的小寶寶,嫉妒別人和嫉妒心本身乃至因嫉妒導致的“武力”行為,并不是什么惡魔,更算不上是什么“道德問題”。他們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體驗,以及從而做出的道德行為,最多只能達到“警察是好人,小偷是壞蛋”的程度。而對于抽象的情感,他們則更是無法把握。因此,我們首先要理解我們的小寶寶,他們是善良可愛的,他們真實地表達著自己的天性和愿望,他們只是還太小。父母要給予他們的,不應該是斥責,不應該是嬌縱,也不應該是回避。而是要用智慧和耐心,從平息他的嫉妒心開始,引導他們健康地把握自己的情緒和欲望。
在實際生活中,當孩子表現出嫉妒的情緒或行為時,要父母們依然能夠明白這一點并且保持平靜,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借鑒下面這些方法,也許能夠幫助你緩解孩子的嫉妒情緒,并且給他們以正確的暗示和引導。
1、傾聽孩子的心理感受
孩子的嫉妒是直觀、真實甚至自然的,它完全不似成人嫉妒心理那樣摻雜著諸多的社會因素,它只是孩子對自己愿望不能實現而產生的一種本能心理反應。因此,父母切勿盲目對孩子的嫉妒行為進行批評,要耐心傾聽孩子的苦惱,理解他們無法實現自己的愿望所產生的痛苦情緒,以便使孩子因嫉妒產生的不良情感能夠得到宣泄。
2、幫助孩子正確分析與他人產生差距的原因,將嫉妒轉化為努力的動力
兒童的思緒方式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緒為主,他們一般不具備對事物進行全面分析的能力。他們往往會將自己的嫉妒簡單地歸責于自己或所嫉妒的對象,而不去考慮其他因素。因此,父母應幫助孩子全面分析造成孩子和所嫉妒對象之間的差距產生的原因。父母可以嘗試將寶寶的嫉妒心轉化為競爭意識。首先,讓寶寶明白自己落后的原因不在于別人,而在于自己,如果寶寶一時間無法接受,父母不妨先贊揚寶寶哪些方面做的好,在寶寶情緒平靜后,再和他一起看看哪些方面沒有做的很好,需要更努力。父母平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自己不自覺中流露的嫉妒心很容易傳染給寶寶。
3、讓寶寶多參加競賽型游戲
父母可以鼓勵寶寶多參加一些競賽游戲,比方,飛行棋、國際象棋等棋類游戲。當然,針對嫉妒寶寶,游戲的功能就在于,能讓寶寶多一些體驗成功與失敗交織的矛盾感受。多經歷一些這樣的心理上的矛盾沖突,可以鍛煉寶寶的心理調試機能。
開始,父母可以一邊教寶寶學習游戲規則,一邊和寶寶一起玩。然后,試著鼓勵寶寶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寶寶贏了比賽,父母可以在和寶寶一起開心的時候,多問問寶寶,為什么會贏,人會一直贏嗎?當寶寶輸了,父母不要先表現出很難過的樣子,應該盡量平靜,讓寶寶明白,比賽中輸贏都很正常。輸了可以再贏,贏了也可能再輸。
Tips:教養禁區
一是不要過多地指責孩子。應該幫助他分析每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應該讓孩子知道,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什么都比別人強。發現什么方面不如別人就應該虛心地學習,努力地提高自己,有些父母發現孩子嫉妒心強,不善于向他人學習,就很生氣,故意在他面前說:215;215;比你強多了,你應該向他學習。這樣做只能加深孩子的嫉妒心,使他對215;215;懷有敵意。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分析,指出他有許多優點,但也有不如人的地方,這樣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
二是不要過分地夸獎或炫耀孩子的長處。過分地夸獎或炫耀孩子的長處,時間久了,易使孩子產生我比誰都強的心理,不允許或不能接受別人超過自己的事實。大人在夸獎孩子時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詞,并在表揚孩子時應給他指出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