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每年都會舉行一次特殊的運動會,叫做“三十人,三十一條腿大賽”,即三十個孩子,排成一排,相臨孩子的兩條腿綁在一起,大家一起跑完五十米,用時最短者取勝,日本上千所小學的上萬名學生到時都會參加,經層層選拔最后有八支隊進入最后的決賽。這是我在央視一部名為《成長》的電視專題節目所看到的,里面講述了日本邀請中國吳橋代表隊的三十個孩子參加比參賽的故事,比賽的結果并不是我最關心的,也不想對此多作說明。
單就這種比賽形式而言,我很是欣賞,因為孩子是一個民族的希望和未來,這種比賽存在的意義不單單是贏或輸,更重要的是磨礪孩子的性格,增加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團隊協作意識,歸結起來很也只落腳于“成長”二字。不能說中國的家長不重視孩子不愛孩子,可是我們的孩子缺乏的并不是智慧、聰明和勇氣,而是成長的機會。
孩子的潛力是無比巨大的,專題片出現了好幾個這樣的鏡頭:一個不會走路的嬰兒可以由家長拎著腿脖子,用稚嫩的雙手提起兩只裝滿水的大桶;幾歲的孩子可以連續做幾百個幾千個俯臥撐……各個民族都有鍛煉孩子毅力的方式,如俄羅斯的父母會在冰天雪地中將孩子放入涼水中浸一下再抱起來,讓他們從小就知曉自己生活所在地外部條件的惡劣,這應該不是殘忍,是父母的用心良苦,而是成長過程必須面臨的考驗。
我的心被這部專題片深深地震撼了,我也有孩子,我也是母親,面對這些,我覺得有些慚愧,我到應該以何種心態來正視來幫助孩子的成長呢?我陷入了良久的沉思。我女兒剛剛步入小學,個頭也竄到了接近一米二,她一直是個獨立性較強的孩子,是老師眼中的小能干,可我還是懷疑她的能力,還是忍不住會像老母雞保護小雞的樣子,伸開翅膀遮住屬于女兒的天空。甚至,我曾經還幻想能給女兒一片無雨的天空,可我的確是凡人,能力有限,更何況我也不想讓女兒變成溫室中的花朵,每個人都必需自己面對成長——快樂或者是煩惱,包括我的女兒。
雖然,我一直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溺愛孩子的母親,但心中對于放手總有這樣或那樣的耽心。經過反思,我猛然意識到,我現在應該做的,不是為孩子遮風擋雨,更不是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阻礙,而是幫助孩子正視成長,創造機會讓孩子成長。有了機會,才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自信。
母愛的給予應該適量,否則會適得其反變成溺愛,讓孩子感覺不到本應該擁有的成長快樂。
既然孩子的成長需要的不是包辦和代替,那么慢慢放手就從現在做起就從今天做起。但是,我不能讓孩子覺得媽媽的愛在減少。一天晚上洗澡的時候,我告訴女兒讓她自己洗小內褲,女兒很爽快地答應了而且顯得很興奮,女兒不放心地問我:“媽媽,你為什么會讓我自己洗衣服呢?”我知道她是怕我一轉念就會改變主意失去自己動手的機會,我平靜而自然地回答:“因為你長大了,已經不再是一名幼兒園的小朋友,而是一名小學生了”。女兒本來就是個喜歡動手的孩子。洗完澡,我把女兒的小內褲交給她,她站在洗臉臺前,很專心地在我的指導下洗著小內褲,因為第一次洗,女兒不小心會把水和肥皂泡泡弄到臉上,但看得出來,女兒是很樂意做這件事的。從那次以后,女兒洗完澡都會自己洗力所能及的小衣物,勞動的樂趣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女兒上小學后,我們家沒有老人接送孩子。上學可以由我們送到學校,可下午女兒放學比我們下班早,必須由女兒自己步行十來分鐘回家,這也是女兒必需面臨的成長。假期中,因為我和老公中午都不回家吃飯,女兒的午飯只有在外婆家吃,早上她還要去琴行練小提琴。我沒有將女兒一直放在外婆家,因為我認為這正是一個鍛煉女兒獨立性的絕佳機會。不練琴的早晨,我有意識地讓女兒獨自乘交通車去外婆家,剛開始由我送上車,外婆去車站接,慢慢地,女兒下車后自己走到外婆家。練琴的早晨,我送女兒去琴行,學完琴,女兒獨自背著琴手里提著樂譜步行回家,并且拒絕外公外婆去接她。慢慢地,女兒的脖子上多了一把外婆家的鑰匙,這是她自己提出來的,因為這樣外公外婆就不需要特地在家等她。
我明顯地感覺到:女兒長大了,她的能力遠比我想象的更強大,我的不放心完全是多余的,而且是對女兒的不信任。
女兒一直向往坐飛機向往大海。在這個假期,我和老公特地帶女兒去了一趟海南,讓女兒親身去體味很多她沒有經歷過的東西。女兒嘗到了咸咸的海水,跟著教練去海底漫步知曉了海底那奇妙的世界。當飛機從云層中穿行,女兒從小窗戶中看到藍藍的天空和雪白的云朵,她的親身體現讓她興奮不已。我要留給女兒能體味到樂趣的成長經歷。
現在,女兒會時不時把家中的身高尺拿出來:“媽媽來看看,我又長高了多少?”哪怕只是長高了一厘米,女兒也喜笑逐顏開,小小的她也和曾經的我一樣,很在意也很高興面對自己的成長。
家長和孩子一樣,其實也需要成長。成長,往往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家長不全是老師,孩子也不全是學生。孩子成長的勇氣,往往可以感染并帶動家長的成長。周末,我帶女兒去海洋公園游泳。說句實在話,我是屬于膽子挺小的那類人,雖然會游泳,可從那各式各樣的水中滑梯上呼嘯著滑下,我還缺乏勇氣。看著女兒獨自一次又一次從高空沖向水中,那夸張和興奮的表情,我的心也蠢蠢欲動。女兒一次又一次揮手讓我跟著她,六歲的女兒不停地勸慰我:“媽媽,我們一塊去去玩吧,我給你挑一個最不嚇人的。”于是,女兒特地替我選擇了一座藍色的直形滑梯,女兒握住我的手,順著水流的涌動滑向了水中,感覺還真是奇妙。嘗試了,才發現真的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可怕,于是我又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雖然那天的天空陰沉,水有點涼,但是,女兒很盡興,我也很盡興,這就足夠了。更何況,我從女兒的成長中還收獲了相當的勇氣。
我相信,創造孩子成長的機會并不難,關鍵是要用心。做個有心人,你會跟隨孩子一起成長并分享到其中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