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堯忠
在《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引導非公有制企業提高自身素質”的要求。非公有制企業如何做到呢?
一、大力發展先進生產力,是非公企業在競爭中形成優勢的必由之路。
第一,非公企業要克服“發展先進生產力與自己關系不大”的錯誤思想。在市場經濟下,非公企業與公有企業同是市場的主體,想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只有發展先進生產力,才能形成競爭優勢,市場是不會對非公企業給予“照顧”的,只能是優勝劣汰。非公企業只有大力推進科技進步,發展生產力,符合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一些處于落后生產力水平的非公企業,要立足實際,創造條件加以改造、改進和提高,逐步向先進、適用的生產方式轉變。
第二,非公企業發展先進生產力要正確處理好企業內部關系,特別是要重視人的因素。和公有企業相比,非公企業在內部關系上存在著先天不足的因素:一是用人唯親。二是勞動保護工作遠遠不及國有企業。三是勞資矛盾明顯,人員流動性過大。這三方面的不和諧因素,嚴重地影響著企業發展先進的生產力。“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決定性的力量”,要在企業內部形成和諧的內部關系,建立新型的社會主義勞資關系,克服家族觀念,唯才是舉,充分發揮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第三,非公企業要努力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不能搞“虛功”。隨著時代的前進,法制的健全,市場體系的日益規范,假包裝、拉關系、走后門、鋪天蓋地的廣告戰等這些“虛功”肯定是行不通的。企業的發展必須依靠企業的競爭力和綜合實力。要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除重視技術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等生產力內部要素外,還需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為增強競爭實力及降低改革成本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把先進文化作為非公企業的經營理念的依據,在非公企業對內對外樹立良好的形象。
第一,非公企業只有經營符合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產品和服務,企業才有發展前途。為此,要注重建立新型的勞資關系。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弘揚“誠信為本”的商業道德;要有選擇地吸收西方先進的經營管理思想,借鑒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形成的具有先進文化特色和時代精神的一切文明成果。建立起以自己的企業文化為基礎的企業形象。
三、非公企業的行為要符合“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才有光明的前途,才能融入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中。
要在“最廣大”和“根本”利益上下工夫,并以此作為企業的目標。為此,要真正把顧客看做上帝。非公企業發展不能搞“短期行為”,只顧企業、老板賺錢,不顧員工和消費者的利益,這從根本上是與企業的長遠利益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違背的。非公企業要重視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重要的就是要講“誠信”。企業講誠信是對企業自身利益負責,對廣大消費者負責,對廣大人民負責,進而就是對整個社會負責。
大力發展先進生產力,建立先進的企業文化和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是非公企業發展戰略中的一個有機的統一的整體,三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大力發展先進生產力,是發展企業先進文化,實現勞資雙方利益和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條件;建立先進的企業文化是發展先進生產力,調動廣大員工積極性與創造性的必要條件;做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事,企業才能商機無限前途光明,才有機會、有實力發展先進生產力,建立先進的和諧的企業文化和企業形象。因此,非公企業必須把“三個代表”的要求有機地融合到自己的企業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實踐中去,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為實現小康目標,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作者: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