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博文
美國常春藤盟校中的哈佛與哥倫比亞大學最近事故頻傳,驚動全美學術界和文教界。首先是哈佛大學校長薩默斯在一次學術會議中,公然批評女性先天就不是搞數學與科學的材料,引起軒然大波;隨后,哥倫比亞大學“中東與亞洲語言及文化學系”數十名猶太裔學生,指控3名親巴勒斯坦教授在課堂內外出言不遜,蓄意侮辱,哥大校長已下令組成專案小組調查此事,以防校園“中東戰爭”擴大而難以收拾。
性別歧視:哈佛校長亂講話
先談哈佛校長的失言。幼時即被視為“神童”的薩默斯,28歲即獲升正教授,創下哈佛紀錄。也許是因太過聰明,不免有些目中無人,傲慢自大,講話常得罪人。
4年前,哈佛物色新校長,當時遴選委員會看中兩個人,一個是密歇根大學校長伯林格,一個就是時任克林頓內閣財政部長的薩默斯。遴選委員會屬意與哈佛淵源較深的薩默斯,但又擔心他的脾氣不好。薩默斯的老上司、前財長魯賓一再向遴選委員會保證說,薩默斯已很成熟,態度改了不少,也不會亂講話了。魯賓是創造克林頓時代經濟奇跡的大功臣,有了魯賓的“保證”,哈佛決定聘請當時才46歲的薩默斯當校長,伯林格則出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
萬萬沒想到,薩默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到哈佛就陸續得罪不少教授。他先是指責許多大學教授(包括哈佛)經常發表反猶太言論,并帶頭反對以色列;隨后又公平批評非洲裔美國人文化學系(即黑人系)的教授,氣得教授們差點爆發“集體叛逃”事件。最后,倔強自傲的薩默斯不得不拉下身段向他們道歉。
今年1月14日,薩默斯在麻州劍橋向全國經濟研究所發表演說時指出,由于男女性別的“天生不同”,很少女性在數學和科學上有所表現。薩默斯又說,女性不像男學者每周可花80小時做研究和教學,婚后有孩子的婦女更不可能為事業而犧牲家庭,因此,頂尖理工學者、銀行家、律師和企業主管絕大多數都是男性。在場的許多女性教授對薩默斯的說法表示異議,麻省理工生物教授南茜·霍普金斯當場退席抗議,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工學院長丹妮絲·丹頓嚴厲質疑薩默斯的觀點。
薩默斯“闖禍”之后,態度仍很強硬,拒絕道歉,說他只是要提供看法,讓大家來辯論,并設法提高婦女研習理工的興趣。盡管薩默斯一再補充解釋,抗議聲浪響徹云霄,他被逼從“表示遺憾”撤退到“表示道歉”,而且出面要求和力量強大的“哈佛女性問題常務委員會”開會,并親自向委員會致歉。雙方決定近期再開會,討論哈佛增聘女性教授(不限理工)的新辦法。
種族論戰:哥大教授遭指控
近幾年來,哥倫比亞大學可以說是一直處在多事之秋,過去是英文系教授之間的冷戰和派系斗爭,現在是中東與亞洲語言及文化系的猶太學生向3位親巴勒斯坦教授叫陣。
猶太學生指控這3名教授常在課堂上和研討會上,甚至在校園中不期而遇時,恫嚇他們,辱罵以色列和猶太人。3名教授的“罪狀”包括:質問一名在以色列當過兵的學生:“你殺了多少巴勒斯坦人?”對一個有綠眼睛的猶太女生說:“你有綠眼睛,因此你的祖先不是猶太人。”一名猶太學生上課時提問,教授叫她滾蛋;一名教授向學生表示他為了“道德責任”要參加一次支持巴勒斯坦游行,而取消上課……波士頓的一個親以色列組織還曾經展開一項所謂“大衛計劃”,在美國各大學攝制猶太民族受迫害的紀錄片,已完成的有《哥大不合適》紀錄片。
一位哥大醫學院的猶太裔助理教授寫電子信給一位親巴勒斯坦教授,叫他滾回阿拉伯土地。這位親巴教授也收到大批“仇恨電子信”,罵他“駱駝騎士”、“伊斯蘭法西斯”。有些教授則指責哥大校長伯林格花太多時間籌款、推動校區擴張計劃,而未處理好猶太學生與教授沖突事件。面對校內與校外(紐約媒體皆要求哥大調查)的壓力,伯林格指派5名教授組成專案小組立即開始調查此事,逢周一、周五開會,傳喚教授及學生,調查結束時提出報告和建議。
哥大的“中東戰爭”,實際上涉及到學術自由問題,哥大能不能理好這項帶有“政治迫害”意味的指控,不僅影響哥大校譽和學風,且將沖擊全美各大學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