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頒布的《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中共中央1989年14號文件,以下簡稱14號文件),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長期合作的共同行動準則,標志著我國多黨合作步入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文獻。14號文件頒布15年來,我國多黨合作事業呈現蓬勃發展的新局面,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在我國政治生活中日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5年間,黨中央、國務院或委托有關部門召開的協商會、座談會、情況通報會總計180多次,年均12次以上,特別是近兩年,每年都在18次以上。協商內容涉及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等各個方面。目前,各黨派都有很多成員擔任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有很多成員擔任各級政府和司法機關實職。僅九三學社在全國就有1438名社員擔任各級人大代表,7048名社員擔任各級政協委員,在區、縣以上各級政府和司法機關擔任領導職務的有506名。實踐證明,14號文件對多黨合作的制度性規定是正確的,它奠定了建設中國民主政治的制度性基礎。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與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15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新時期、新形勢對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此,在中共中央領導下,中央統戰部與各民主黨派在廣泛調查研究、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再一次集黨內外集體智慧,制定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穼ξ覈帱h合作的特征、政治準則、根本任務、衡量標準以及民主黨派的性質等都作出了深刻的、與時俱進的闡述,對政治協商、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與自身建設的原則、內容、機制、渠道、形式等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進一步強調了要加強和改善中國共產黨對多黨合作的領導。學習《意見》,我們備受鼓舞,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這一基本政治制度體會更加深刻,對黨派工作更加熱愛,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意見》在論述多黨合作的政治準則時,再次強調了“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基本方針”。我認為,深刻理解和領會這一政治準則和相關意見,對于民主黨派正確認識并充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在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下面我就學習《意見》中有關民主監督的問題談幾點體會。
一、互相監督是多黨合作的基本內容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與各民主黨派結成了親密的合作關系。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了延續和鞏固中共與各民主黨派在歷史上形成并經受過長期考驗的緊密合作關系,實現共同的奮斗目標,同時也為了避免前蘇聯一黨專政造成的悲劇,毛澤東同志在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以后,提出了中共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八字方針。這就是說,中共最初提出“長期共存”的最重要目的就是為了“互相監督”。毛澤東同志說:“各黨派互相監督的事實早已存在,就是各黨派互相提意見,作批評。所謂互相監督,當然不是單方面的,共產黨可以監督民主黨派,民主黨派也可以監督共產黨。為什么要讓民黨派監督共產黨?這是因為一個黨同一個人一樣,耳邊很需要聽到不同的聲音。大家知道,主要監督共產黨的是勞動人民和黨員群眾,但是有了民主黨派,對我們更有益?!保ā睹珴蓶|選集》,下冊,第790頁)1982年,中共十二大將八字方針擴充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十六字方針,使監督的目的性進一步加強。在這里,“肝膽相照”體現“互相監督”的態度和要求,“榮辱與共”則體現了“互相監督”的責任和效果。這種監督是根本利益一致,有共同任務、共同奮斗目標、共同政治基礎、共同責任的民主監督。它不同于中國共產黨自身的黨內監督, 不同于上級對下級的行政監督,不同于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也不同于法律監督,更不同于西方社會的那種互相傾軋、只代表一黨私利的所謂的政黨監督。民主監督最突出的特點是政治性。民主監督必須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把維護中國共產黨執政黨地位,保證國家權力正常有效運行以及中國共產黨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作為根本任務。民主監督與其他形式的監督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作為一種非權力監督,它與人大的權力監督相輔相成;作為一種黨派監督,它與中共的黨內監督相輔相成;作為一種有組織、高層次的政治監督,它又與一般的群眾監督相輔相成。民主監督以其特定的內容和獨特的方式,成為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民主監督主要通過政治協商與參政議政途徑來實現
民主黨派監督的性質決定了它的主要形式就應該是通過真誠的協商討論、建設性的批評建議和反饋等方式,起到督察、警示和鞭策的作用。從實踐上看,我認為民主監督,主要是通過政治協商與參政議政的途經來實現的。它體現在以下幾種形式中:
一是體現在高層次的協商會、通報會、座談會等形式中,中國共產黨就黨和政府的重要文件與決策,就重大人事變動等聽取民主黨派的意見。這種監督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權威性。據不完全統計,僅最近兩年多,中共中央與各民主黨派中央的政治協商和高層座談會共計40余次之多。在每次會議上,中共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都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及時指示有關方面積極采納落實。這方面我的體會很深。例如2003年抗擊“非典”時期,我們對當時一些錯誤做法提出意見和具體建議,受到中央高度重視,建議得到一一落實。又如去年2月在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我們對城市醫療服務體制改革問題提出了五方面建議,出席會議的吳儀副總理立即指示衛生部采取措施,并親自召集座談會,請我組織相關專家參加。
二是體現在參政議政過程中。在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半個多世紀中,特別是自改革開放以來的20多年中,各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執行,在參政議政的同時,也充分履行了民主監督的職能。由于各民主黨派比較及時、準確、充分地反映了社會各界群眾的意見和要求,使執政黨在制定有關方針政策中能更好地兼顧各方面群眾的利益,使人民內部的各種矛盾得到及時化解,有利于使我國既保持團結穩定的政治局面,又創造振奮活躍的民主氣氛。九三學社圍繞國家重大政治、經濟決策積極參政議政,同時發揮了民主監督作用,其中有幾件事特別值得一書。1984年,時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的嚴濟慈在得知我國準備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儲存核廢料的時候,當即給中共中央寫信說:“核廢料運來我國,即使把它埋到人煙稀少的西南地區,也將是后患無窮的。此事是關系子孫后代的大事。”鄧小平同志為此特別批示:“應加慎重考慮?!?986年3月,九三學社中央委員王淦昌與其他三位科學家一起向中共中央提出“以力所能及的資金和人力,跟蹤新技術發展的進程”的建議,鄧小平同志批示,“建議十分重要”,“速作決斷,不可拖延”。這就是后來形成的著名的“863”計劃。當年,以周培源主席為代表的九三學社專家學者,圍繞“三峽工程上馬以及工程實施后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考察,并在反復研討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許多真知灼見在三峽工程實施過程中得到了重視和采納。多年來,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都出了許多很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受到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采納,這些都是民主黨派通過參政議政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的生動事例。
三是體現在每年召開的兩會上,在每年兩會上各民主黨派提交的大量議案提案,都是就某些重大問題經過調查論證提出的,其中不少發揮了民主監督的作用。
四是體現在各類特約人員的工作中,比如特約檢察員、特約審計員、教育督導員、土地監察專員、稅務監察專員、政府立法顧問等等,這些特約人員都是以民主黨派成員身份直接參與國家行政和法律監督工作。
此外,在實踐中,各民主黨派和各地政協組織還創造了不少其他民主監督形式,比如參加民主評議、行風評議、專題調研、提案跟蹤,組織和參加知情問政的協商會、座談會等。從這些形式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國民主黨派在民主監督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三、要準確把握民主監督的性質
民主監督是一種非權力監督,是通過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的方式進行的政治監督。我們要從思想上,更要在行動中劃清民主監督與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行政監督之間的界限。民主黨派要發揮人才薈萃的優勢,深入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問題,努力提高批評、建議的質量,爭取得到采納;但同時必須認識到民主監督不是一種剛性監督,不能要求黨和政府一定得接受民主黨派的批評和建議。否則,民主監督就會失去應有意義,同時危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中精心設計并經受過長期考驗的多黨合作關系。
四、加強民主監督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
要充分發揮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作用,取決于很多因素,包括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律環境的營造,民主黨派的監督水平,中共各級領導干部接受監督的自覺性等等。還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黨的領導,進一步加強民主監督的制度化、規范化與程序化建設。一是要進一步明確民主監督的性質、地位、作用,把民主監督的范圍、內容、形式、程序加以規范;二是規定必要的措施把民主監督和黨內監督、行政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多種監督的整體效應;三是要把接受民主監督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民主監督富有成效。(韓啟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
相關鏈接:《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中共中央于近期頒發?!兑庖姟穲猿忠脏囆∑嚼碚摵汀叭齻€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體現了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要求,在認真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原則、內容、方式和程序等作了科學規范,是指導新世紀新階段我國多黨合作事業的綱領性文件。
《意見》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意見》對進一步完善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進行政治協商的內容、形式和程序,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作用等方面都作了規范?!兑庖姟诽岢隽思訌娭袊伯a黨同黨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支持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的措施?!兑庖姟愤€對加強和改善中國共產黨對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領導作了具體明確的規定。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14號文件)中共中央于1989年12月30日制定,1990年2月8日公開發表。《意見》闡明了我國多黨合作的一系列重要原則,具體明確地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意見》貫穿著兩條主線,一是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二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