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紅
漫步于鎮江市中山路小學,你一定會被樓宇間、走廊上那一條條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的警語所吸引。如:“世界上只有一個我,我能做好每件事。”再如:“走路輕輕,做事輕輕,說話輕輕,禮貌伴隨我,安靜留給您。”這一條條警語激勵著孩子們,同時也給老師以啟迪。
我每天上班途經走廊,“換個想法,快樂自然來”總會赫然出現在眼前,它引起了我的思考。是呀,工作中倘若我換個想法,換個做法,是不是也會“快樂自然來”?
“慶國慶”聯歡會結束了,孩子們那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仍沉靜在剛才化裝舞會的興奮中,教室里一片沸騰。我幾次高喊“靜下”仍無濟于事,使得忙碌了一天的我不由雙眉緊蹙。對,得換個做法,我以靜制動,靜靜地在黑板上寫了幾個大字:孩子們請安靜!不一會兒,教室里陸續安靜下來,張張鮮花般的笑臉注視著我,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班上的小調皮竟把同座準備去秋游的錢給拿了。在班上處理嗎,狠狠批評一頓,警告他這是一種惡劣的品質?不行,得保護他的自尊心,換個做法。我借故讓他送本子,悄悄地在辦公室與之個別交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因為對待孩子的過失輕易采取懲罰的手段,往往不會取得理想效果,因為沒有給他以希望。有時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果然他知錯了,以后的日子里,在上學路上哪怕撿到一塊小橡皮他也不忘交給老師尋找失主。看到他的進步,我喜不自禁。
通常我們安排學生座位時,總是試圖把愛鬧的學生坐在講臺附近,這樣便于老師時常給他提個醒。久而久之,坐在前排竟成了不自覺孩子的標志。細細想來,課堂常規也可以看成一種課堂情境結構,必要的課堂常規可產生穩定學生情緒的作用,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如果使用過度會使學生厭煩。何不換個做法,請一些進步大的或發言積極有創意的學生坐到前面,撫摩他的頭伸出大拇指欣然說聲:“來,坐到老師身邊來。你太棒了!”同一張座位由懲罰變成了激勵。孩子們都在努力,都在期盼。看看身邊孩子那自信、自豪的神情,我感到快樂無比!
教育無小事,教育無處不在。前不久學校羽毛球開幕式即將開始,孩子們興奮地準備搬凳前往。以前在搬凳子的時候往往會發生一些互相推諉的現象。看著眼前的長條凳,一個念頭從我腦中閃過,磨刀不誤砍柴功,多好的教育契機呀!于是便出現了下面一幕。
師:這一張長條凳同座倆人誰搬呢?
(大家七嘴八舌議論開了。)
馬天遲:我的同座是女生,就我搬吧!
師:真是男子漢!同座倆人都是男生的你們準備——
蔣天:我個大我來搬。
雍嘉艷: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我們女生也要搬。
師:要自強自立,不依賴別人,說得真好!哈哈,到底怎么搬,你們商量著辦!
結果挺有趣,有的來回都是男生搬,自豪寫在臉上;有的是大個搬,不讓小個插手;有的一前一后抬著走;還有的來時我搬回時你搬。五十幾個孩子親如一家,沒有互相推諉抱怨、斤斤計較,真是其樂融融!
我在一旁露出了欣慰的笑!
“換個做法,快樂自然來”短短一句,讓我體悟到教師工作的快樂!
編后:敘事研究是近幾年頗受我國教育界關注的研究方法之一,而教師以研究者身份從事的敘事研究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教育敘事尤其是教師所寫的教育敘事,陳述的是教師在日常生活、課堂教學、教改實踐活動中曾經發生的事件。這種故事樣式的實踐記錄是具體的,情景性的,活靈活現地描繪出教師的經驗世界,是教師心靈成長的軌跡,是教師在教育教學的活動中的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