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貴 吳德金
鐘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領導班子團結進取,敢于創新,圍繞就業與再就業造品牌,創特色,譜寫出鐘祥勞動就業輝煌的篇章。
鐘祥是一個人口大市,城鄉勞動力總數已接近40萬人。特別是近年來城鎮就業壓力不斷加大,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速度加快,新成長勞動力和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相互交織,“就業和再就業”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和勞動就業工作的難點。鐘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根據中央和省市有關精神,在鐘祥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結合本地實際,統籌兼顧,科學決策,先后提出了企業內部消化、內退騰崗、從事個體經營、建立再就業基地等十大項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措施,明確目標,合理運作,推動著就業與再就業這艘大船揚帆前進。
思考的風帆掛上行動的桅桿,才是實現目標的第一要素。2003年,鐘祥市勞動和保障局成立了“就業援助中心”,對大齡下崗失業人員實行特殊政策。由政府給予補貼,出資買崗,騰出后勤崗位用來安置“4050”人員。近幾年,政府共出資24萬元,騰崗近2000個。如今在郢中街頭交通協管、環境保潔、維護治安的大都是下崗人員。該局建立起幫扶體系,幫助特困人員脫貧致富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已先后有450多人重新找到了職業。與此同時,他們著力興建和培育了農業型、工業型、商業型、商品一條街、餐飲業、勞務輸出型等六大再就業基地,為扶持壯大這些基地,市政府先后投資150多萬元,減免稅費70多萬元,安置800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其中中百倉儲鐘祥購物廣場成為鐘祥有名的再就業樣板基地。該局還利用勞動力市場舉辦了多起勞務交流會,情暖下崗職工,為職工排憂解難。近兩年來,勞動力市場為市工業園區、中百倉儲、外省市輸送勞動力3萬多人,職業介紹成功率達到30%。
敢闖才有路,特色品牌來引路。鐘祥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按照“十萬大軍出鐘祥,一年掙回五個億”的工作思路,采取城鄉勞動力統籌安排的辦法,大力組織勞務輸出,發展打工經濟。他們苦心營造的“保姆之鄉”、“豆腐之鄉”和“汽車駕駛員之鄉”已成為全國知名的勞務品牌。該局和目前我國最大的家政服務企業廣州正祥各公司大規模合作,市領導親自掛帥,在省和荊門市勞動保障部門的關懷支持下,已累計向這家家政企業輸送員工3000多人。鐘祥石牌鎮從事豆制品生產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有名的“豆腐之鄉”,該局充分利用這一資源,抓機遇,搶時機,組織動員,引導安排“豆腐人才”走向全國各地。目前,全市長年在全國上百個大中城市以及俄羅斯、蒙古和東南亞等國家從事豆制品加工的人員已達到2.5萬人,每年創利2.5億元以上。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實現就業和再就業,人才的培訓勢在必行。鐘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著眼于城鄉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上,培訓內容涉及計算機、文秘、電子、電焊、家電、烹飪、美容等30多項熱門專業。這幾年,該局已先后開辦各種培訓班1636場,受訓5.8萬人次,職能鑒定每年達2000人次,合格率95%。雙證的實施給職工就業插上了雙翼,讓他們走出鐘祥,走向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作者單位:鐘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