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前華
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努力推進農機化進程,必須首先分析現代農業、農村社會的現實,堅持從實際出發,以人為本,積極穩妥地將先進的農用機械、創新實用的農業技術,以及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推廣到農村。具體來說,應從以下五方面下工夫:
一、以人為本,做好服務大文章
農民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體,切實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保障農民的經濟、政治、社會權益,是調動農民積極性的根本辦法,也是在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根本要求。一是加強農機部門與農民、農機手的聯系,了解他們需要什么樣的機械,喜歡什么樣的機具。二是開展科技、政策、信息三下鄉活動,把與農民密切相關的農業法規政策送到農家,安排農機技術人員為農民選購實用農機,并為他們提供技術咨詢。三是引進農機具到田間地頭試驗示范,通過現場會的形式引進先進機器,如對插秧機、油菜收獲機械、耕整機械等進行現場演示講解,讓農民了解農業機械的高效率。
二、以網絡為載體,搭建信息傳遞平臺
農業機械化的實現離不開農業信息化的發展,進一步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就必須把信息化工作納入工作重點。一是各級農機部門要將信息工作納入議事日程。要加大硬件建設力度,盡快形成上下貫通的服務網絡。二是大力開發信息資源,將農業資源信息、環境信息、農機商情信息、農業科技信息等涉農信息和農機管理推廣信息、農機產品供求信息、農機作業需求信息、新產品新技術信息、科研信息以及宏觀形勢預測信息等等納入其中。同時要豐富網站欄目內容,加快信息更新周期,以求達到高質量的信息服務。
三、以組織為依托,培育市場主體新機制
一是要加快農機市場主體培育。對農機大戶要進行政策扶持,促其盡快膨脹規模,增強服務能力;對原有縣鄉農機服務實體要促其上規模、上檔次、上臺階,對有條件的要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對新興的各類農場要加快其硬件建設,發揮其管理服務和組織優勢,形成各具特點的服務市場主體。二是加快農機中介組織建設。為進一步加強基層農機組織的協調,將分散的農機戶組織起來,發揮整體優勢,要加快各類中介組織建設,彌補行政管理職能撤出后留下的真空。三是要搞好利益調節,保證市場秩序和各方利益的合理分配。無論是服務組織內部還是服務組織與服務對象之間都要探索利益分配機制,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作,這樣才能使其健康發展。四是抓好農機協會工作。重點是抓好農機使用者協會、農機同業發展公會兩個協會的完善,為農機使用者、經營者提供更有效的服務。
四、以科研為動力,挖掘農機深潛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業縱深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依靠在更廣闊的領域里推出新機具、新技術。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特色農產品生產和畜牧、水產品生產,以及農副產品加工工作需要各具特色的機械,而這類機械由于批量小、通用性低等原因,成為研制、引進和推廣的空白點。各農機科研單位和農機推廣部門要從農民需要的角度出發,加快研制、引進和推廣步伐,滿足農民需求。如飼料生產中的加工精細設備,畜牧、水產養殖所用機械,蘆筍、牛蒡等瓜菜類生產機械以及各類農副產品的精深加工機械等等。
五、以投入促發展,開拓農機事業新天地
一是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大農機化調控資金的投入。特別是那些社會效益巨大,而依靠自身發展很難的新技術推廣項目。二是要加快農機化的招商引資步伐。利用外資來加快我市農機化事業的發展,對農機生產、維修、作業和推廣等方面要借助外力求得發展,培育農機“龍頭”企業。三是要進一步調動農民投入農機的積極性,鼓勵和支持農機戶擴大再生產。特別是農村信用社要面向農機戶采取新購機械抵押貸款等方式,發放農機購置專項貸款。各級農機管理部門要搞好服務,管理好市場,為農民使用農機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提高其投資收益。
(作者:荊門市農機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