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資政李光耀、菲律賓前總統夫人伊梅爾黛、國際巨星成龍、陳沖、奧利佛·斯通、湯姆·克魯斯以及著名導演張藝謀都曾是他的“模特兒”。
1980年,年僅18歲的新加坡青年黃國基遠赴美國俄勒岡大學攻讀市場學,打算學成之后留在美國繼續奮斗。臨行前,黃父送給他一臺照相機,希望他能經常拍照寄回家里,讓家人了解黃家長子在美國的生活狀況。然而,就是這臺普通的照相機改變了黃國基的一生。
一天,黃國基手拿照相機在校園內溜達,突然看到英國著名田徑奧運冠軍塞巴斯蒂安·柯爵士正在草坪上講學,于是,毫不猶豫拿起相機捕捉下這一幕。在同學的鼓勵下,黃國基把照片賣給學校的NIKE鞋店,換來一雙NIKE鞋。想不到,這張照片隨后被美國著名運動雜志《Track & Field News》用作封面照片。
初戰告捷讓黃國基覺得拍出好照片并不難,于是決定改換人生跑道,走上攝影之路。
陳沖提攜闖入好萊塢
作為東方人,黃國基要在群星云聚的好萊塢闖出名堂并非易事,除了靠自身攝影技術與交際手腕,還需要有“貴人”相助。國際著名藝人陳沖則是黃國基走向國際的第一個貴人。

1989年陳沖出席新加坡電影節時與黃國基在一個酒吧內相遇,黃主動走上前自我介紹,遞上名片并探詢是否可以稍后在洛杉磯為她拍照,陳沖對此類情況早已司空見慣,并沒有將之放在心上。不過,當她返回洛杉磯整理行李時,黃國基的名片恰好掉了出來,陳沖于是聯絡了他。自此,兩人結下了攝影之緣,并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陳沖甚至被形容是黃國基“太太之外最重要的女人”。
在陳沖的引介下,黃國基逐漸打開好萊塢大門,許多知名影星也逐一成為他鏡頭底下的人物。黃國基早期的作品中,不少是為陳沖而拍,其中一張更是陳沖的最愛,并把它掛在家中的客廳。
“我的作品只有歡樂”
黃國基的攝影作品大多以人物為主題,而這些人物絕大部分是著名電影、音樂或運動人物,彈得一手好鋼琴的黃國基表示“這是因為我喜歡聽音樂、喜歡看電影、喜歡運動”。由于家境良好,一生順利,以致黃國基的作品人物都是快樂的,“我不喜歡悲傷的鏡頭,因此我的作品都沒有悲傷,只有歡樂。”
顯露出每個人物所特有的個性與神情是黃國基人物攝影作品的最大特點。正如陳沖在最近出版的《黃國基攝影集》序中寫道:“無論黃國基拍出來的照片是多么簡單或多么時尚,它們都是那么逼真及生動。他的鏡頭不僅能捕捉人物的外貌,更能攝取人物的內心世界。”
黃國基表示:“我在拍攝前會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閱讀攝影對象的書籍、聽他們的音樂、看他們的電影,以求走入他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們的精神面貌通過我的作品反映出來。”由于事前做足準備工作,往往只需要很少的時間黃國基就可以完成整個拍攝工作。在拍攝成龍時,他只用了10分鐘、兩筒膠卷,“早在拍攝前,我的腦海中已經有了個底稿。”
黃國基更引人注目的是他為多部影片拍攝的劇照及宣傳海報:《不可能的任務》、《紐約深秋》、《危急時刻》、《臥虎藏龍》、《十面埋伏》等,他似乎已經成為李安及張藝謀的“御用”攝影師。黃國基的心底還有個愿望,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為電影制片人。
在國際攝影界立足后的黃國基曾經受邀為《Time》、《Vogue》以及《Entertainment Weekly》等多份著名期刊拍攝封面照片。此外,他還為新加坡航空公司、花旗銀行、NIKE等一些國際知名企業拍攝產品或公司宣傳照。
今天,黃國基不僅僅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贏得眾人肯定,更希望自己的作品是永恒的,成為歷史的記錄,當人們看到他的作品時,就可以知道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林友順)
黃國基小檔案:
新加坡華裔
1962年出生
1980年到美國留學
1981年第一張照片刊登于美國體育雜志《Track & Field News》
1982年第一次為時尚雜志《Her World》拍攝封面照片
1985年進入洛杉磯Art Centre College of Design選修純美術(攝影)學士課程
1990年為《Time》等國際著名雜志拍照
1996年為《Time》拍攝封面照;第一次見到成龍、楊紫瓊等人
2000年為《臥虎藏龍》拍攝劇照
海外星云 200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