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孝忠 李美娟
2002年4月初,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從全縣各鄉鎮和縣直機關、事業單位35歲以下的干部中挑選出107人,其中包括20名科級干部,對他們下達了“放逐令”:離職留薪,三天內必須離開家鄉,憑縣委組織部或縣人事局開具的一紙求職推薦信,到全國各發達城市自謀職業,開始為期一年的“打工”生涯。
縣委稱,采取這樣的做法是為了學習經濟發達地區先進的工作經驗和管理方式,積極向外推介安義縣,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一支觀念新、能力強、作風硬的高素質行政管理人才隊伍。
一年多之后,這107名干部陸續返回家鄉,盤點自己的打工生活,一個個心潮難抑。
最近,幾位干部吐露了自己在外的打工之路和心路歷程。
求職何其難:本科生做不了倉管員
長埠鎮副鎮長楊沂鐘:我打的第一份工是同學事先幫我介紹的,到上海一家飼料公司做推銷員,負責江西區域。
在南昌市灣里區和本縣一個鎮里的養豬廠,為了推銷飼料,我真是磨破了嘴皮。當時我想,一個副鎮長在家門口都這么難,不熟悉當地情況的生意人不是更難嗎?而且,以前當副鎮長時都是一些老板來求我們解決困難,現在我這樣求人家,心里真有不小落差。
作為南昌大學的本科畢業生,我英語過了四級,各種獲獎證書一大摞。我天真地認為,找一份工作應該挺簡單。帶著這份自信和優越感,我辭去第一份工作,開始參加上海各類人才交流會,應聘諸如企業行政管理等崗位。可是一周過去了,就是沒有一家招聘單位肯接納我。招聘單位的人說,政府行政管理和企業行政管理是兩碼事。
幾經失敗后,我沮喪透頂,只好把標準放低一點。我心想,一個本科生、副鎮長,做個倉庫管理員總可以吧。于是,我交了20元信息費,由一家職介所介紹到一家私營公司做倉庫管理員。可到了倉庫,公司老板要我操作計算機,我才傻眼了。我趕緊向老板說好話,說自己可以邊干邊學,但人家根本不吃這套,說:“這里是企業,效益是企業的生命,市場不同情弱者。”眼瞅著這份工作又落空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后來,我終于到南昌一家水產養殖場干起了我的老本行——水產技術員。
以前總覺得自己是個人才,有時還有被埋沒了的感覺,出去后才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足。我深深體會到,在機關沒長處,也許照樣可以當干部,在外面打工謀生,沒有一技之長,簡直就沒法立足啊!
說實話,以前我的官本位思想還比較重。通過這一年,我對老百姓多了一份理解和尊重,對市場經濟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前的換位思考總比不上換位實踐來得真切,來得深刻。
創業何其艱:當了15年檢察官竟然被騙了1萬元
縣檢察院法警大隊長胡明:回想我一年的創業生活,我走了5個城市,遭遇了諸多失敗和不順。
2003年3月,我首先到了重慶。和很多在外地做生意的安義人一樣,我入駐一家號稱投資500萬元的大酒店,投資1萬多元做起了瓦罐煨湯的生意。第一個月收入有幾千元,我心里為此還挺得意。不料,4月底的一天,酒店老板所賒供貨商的錢甚至酒店的裝修費都沒有付,卷款逃了。我當月的收入和所有投資血本無歸。這是我平生第一次領教到市場的風險。
接下來,我在江蘇無錫待了一段時間,一無所獲,又來到徐州,高價租賃了一家酒店的店面做瓦罐煨湯的生意。讓我氣惱的是,生意開張后,從我這里拿煨湯的老板卻拼命壓價,本來講好58元一罐湯的,硬是壓到48元,有些湯價甚至壓到了成本價以下。那些日子,我白天做老板,晚上與清潔工一起睡地板。一個月辛辛苦苦干下來,我的利潤卻十分微薄。不得已,我將店面盤給別人,去了廣州。
在廣州,我聽盡了冷言,看盡了臉色,那種求人之苦真是刻骨銘心。有時你明明面對的就是你要找的人,可他根本不想理你,沖你擺擺手說“不在!”我在縣里當了15年的檢察官,哪受過這種氣?
之后,我被珠海這個美麗的城市吸引,然而,在那里我差點成了被告。
在珠海,我還是以“江西民間瓦罐煨湯”的品牌入駐一家知名酒店。結果有一天,珠海一家加盟這一品牌連鎖經營的湯館負責人帶著律師來到酒店,要我賠償損失,否則法庭上見。當時我真有點緊張,作為一個檢察官,我深知侵犯商標權的后果。沒辦法,在珠海的生意做不下去了。無奈之下,我又去了廣西,在那里我總算干得還順利。
體味何其深:700元“形象費”換來一杯茶
喬樂鄉原團委書記熊生:一踏上開往上海的火車,我感覺自己就是民工潮中的一員,而不是鄉團委書記了。但是我想,自己好歹是個本科生,還有律師資格證,又懂英語,找份工作應該不難吧!
一下火車,我就直接奔向預先曾有過聯系的上海王港律師事務所。這家律師事務所辦公室的翟主任一見到我,就緊盯著我一身皺巴巴的衣服,冷冷地說:“你先把自己安頓好,有情況我們會通知你的。”我想,不好,他們恐怕是不想要我哩。離開律師事務所,我尋思大概是因為我的穿著打扮太土、形象不好吧?當天,我就狠心花了700元買了西服、襯衫和領帶。在安義工作多年,我從沒舍得花這么多錢買衣服。
第二天上午9點多鐘,我又一次走進翟主任辦公室。這次,翟主任的態度大不一樣,非常熱情,還讓接待小姐給我倒茶。
我在律師事務所工作到5月份,因人事關系轉接的原因我辭了職,開始找第二份工作。我參加了幾次人才交流會,簡歷發出30多份,卻一連10多天杳無音信。我白天出門,擠公交車、乘坐地鐵,光交通費一天就要30多元,出來時帶的4000元差不多快用光了。我寢食不安,心里也越來越煩躁,甚至不止一次地對自己的價值和能力產生了懷疑。
正當備感失望時,我從報紙上看到一家企業招聘辦公室主任的信息,趕緊拿著簡歷去應聘。不料,人事部經理當時就對我說:“辦公室主任代表著我們廠對外的形象,這方面你可能不太適合,我們研究一下再通知你吧。”我心里很清楚,他說我的形象不合適,其實是嫌我1.6米的個頭矮了點。難道個頭就是形象嗎?難道形象比素質更重要嗎?我跟他們理論了一番,但無濟于事。后來,在一個老鄉的幫助下,我才當上了另一家公司的辦公室主任。
不過,從一年的謀職鍛煉中我也深悟到了形象對個人、對集體的重要性。回到安義縣,我當上了鄉辦公室主任。我對鄉領導說,只要我當辦公室主任,我一定會管好這攤人、做好這攤事,以前拖沓、懶散,甚至上班時間關起門來打麻將、玩撲克的現象不會再有了。我就是要樹立一個意識:我們代表著喬樂鄉人民政府的形象。
用心何其苦:縣委書記動了干部的“奶酪”
不久前,安義縣委又舉行了一場和兩年多前一樣熱烈的歡送大會,第二批外派謀職鍛煉的66名干部打點行裝,踏上了體驗“打工”的路途。
安義縣委書記連樟壽說,我就是要動一動干部的“奶酪”。一些機關干部端著“鐵飯碗”,衣食無憂,安于現狀,毫無危機意識和開拓精神。安義要發展,安義的干部就不能太安逸了!安義是南昌最偏遠的縣,把干部“放飛”出去,實際上是把培養干部的課堂從一個人口少、底子薄的小縣,擴大到了全國的大天地。第一批外派的107名干部,分散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平均每個人到過四五個城市,有的經商,有的成為外企管理人員,有的在企事業單位當行政人員,有的自辦公司創實業。他們靠自己的摸爬滾打,求生存、求發展,體驗先進,體味民生,這對安義今后發展經濟大有好處。
安義縣委還規定:對外出謀職鍛煉表現突出的,要提拔重用或列入縣委后備干部人才庫管理;對于鍛煉期間的“逃兵”,視情節輕重進行處罰,輕則進行教育、誡勉,重則免去職務或分流,分流后五年內不得重新錄用。
令人欣慰的是,這107名干部沒有一個當“逃兵”,而且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員表現突出,其中還有20名干部要求繼續外出鍛煉。
(馬金林薦自《紀實》 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