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惠 艾 柯
2008年,奧運會正在北京舉行:初到北京的外國游客盡管語言不通,但他利用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就能輕易地找到奧運會會場,不會漏掉他所想看的每一場賽事。這是“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將為我們帶來的生活方式。隨著中國2004年10月正式加入歐盟“伽利略”計劃,標志著中國的衛星導航已走上國際合作的道路。
中國需要“伽利略”
“伽利略”是世界上第一個基于民用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歐盟于2002年3月正式啟動該系統計劃,預計將在2008年開始投入商業運營。
“伽利略”總投資約33億歐元,按照中國和歐盟15個國家以平等地位參與合作的原則,中國將出資2億歐元左右,并擁有該系統的使用權。
目前,中國的衛星導航絕大多數都建立在美國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GPS上。美國可隨時切斷向中國發送信號,這會導致飛機、艦船等交通導航系統陷于“癱瘓”。尤其在戰爭發生時,美國操縱GPS的機構為了保證和加強GPS的軍事用途,極有可能暫時關閉它的民用功能,這樣帶來的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中國有必要實現衛星導航系統多元化。另外,中國巨大的市場為“伽利略”計劃提供了良好的市場遠景,中國上億手機用戶和急劇增加的汽車擁有量,就能使該系統的服務范圍成倍擴大。歐盟表示,在日益增長的定位服務市場中,中國將幫助“伽利略”系統成為全球主要的基礎設施。而且,中國在空間技術方面具有相當的實力,可以壯大歐盟“伽利略”系統研究隊伍。
“伽利略”令美國感到不安
美國的GPS系統在經過20年的不斷完善后于1994年全面建成。在軍事上,這套系統可以為戰機、軍艦和導彈等導航,并鎖定攻擊目標;在民用方面,它可以為飛機、船舶和汽車等導航。
GPS已為世界許多國家所采用,美國從中賺取了巨額的利潤。但是,為了防范“某些國家”的軍隊利用GPS威脅美國,美國只向外國提供低精度的衛星信號。因此,歐盟等國家意識到不能繼續依賴于美國的GPS,必須發展自己獨立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歐盟委員會現任主席普羅迪在“伽利略”啟動時說,這是事關歐洲前途的大事,是一場壟斷與反壟斷的斗爭,是一場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和國家利益的外交斗爭。
早在2004年年初,歐盟與美國已經就“伽利略”和GPS的合作問題達成了總體性的原則協議。雙方同意在公共服務信號的標準問題上進行合作,并使兩套系統可以互相兼容。
但是為何美國最近卻出爾反爾,揚言要摧毀“伽利略”?
這是因為“伽利略”確定地面位置或近地空間位置要比GPS精確十倍。形象地說,如果GPS能找到街道,“伽利略”就能找到車庫門。所以一旦“伽利略”開始運行,美國在太空的霸權地位將化為烏有。
GPS在“伽利略”面前的優勢蕩然無存,引起了美國軍方的憂慮。去年8月,美軍空軍副部長彼得·蒂茨說:“十年之后,當敵人選擇用‘伽利略系統對美軍實施精確打擊,讓美國人的生命面臨危險時,我們該怎么辦?美國‘最明智的辦法就是攻擊這個系統的衛星。”
對此,歐盟的態度也非常強硬。法國總統希拉克認為:放棄“伽利略”,則意味著“接受歐洲在太空淪為美國附庸的悲慘現狀”。
太空歷來是軍事強國的必爭之地,上個世紀,全球只有兩套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GLONASS。進入21世紀后,歐盟“伽利略”的加入將使太空競爭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GLONASS系統幾乎是和美國的GPS系統同時問世的。但由于前蘇聯的解體造成經濟困難,致使該系統一度陷入低迷。直到2001年,被擱置六年之久的這一導航系統終于又重獲得了俄羅斯政府的財政支持。目前,俄羅斯在該計劃中已經投入巨額資金,GLONASS將在2007年全部改造完畢。
美國準備怎么打太空戰
面對歐洲“伽利略”的誕生以及俄羅斯GLONASS的重新崛起,美國的“天下霸主”地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對此,美國空軍最近出臺了《空軍作戰條令2-2.1:空間對抗作戰》,該文件首次明確指出把空間對抗作戰作為首要任務之一,表明美國很可能會利用目前太空霸主的優勢進行一場先發制人的太空戰。美國準備怎樣打這場太空戰呢?
設置衛星禁飛區。美國可能會利用太空優勢,出臺衛星發射審查制度甚至首開“衛星禁飛區”,包括禁止地面發射與禁止空間運行。未來的社會是信息社會,一個國家的國防、氣象、金融、新聞、通訊、導航、科學實驗和社會生活等都高度依賴應用衛星,假如某國被強加“衛星禁飛區”,那結果將是災難性的。
使用衛星干擾系統。美軍已經將可以干擾敵方空間名為“反通信系統CCS”的新式武器投入使用。這種新式武器由天線、接收器和發射器組成,能夠被裝載到拖車上,可以運送到各個地方。該反通信系統可以破壞敵人的空間通信,并對其進行襲擊預警。
以“合作”之名嚴密控制。經過多年的角力,美國與歐盟達成協議,GPS與“伽利略”將實現系統聯網。而通過這樣的合作,美國可以繼續控制歐洲航天事務,同時也便于美國監視和限制歐洲與中國在航天領域的合作。
直接攻擊發動太空戰。這將是美軍最有效的手段。攻擊在軌衛星一直是美軍發展太空武器的重點。在諸多太空武器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太空轟炸機”。它能在大氣層以外飛行,可在96公里高的太空中發射導彈,打擊敵人的衛星。此外,美軍也在研制反衛星導彈,以及太空激光打擊武器,并組建了太空戰部隊,開辦了“星球大戰學校”。
一場圍繞爭奪太空統治權的戰斗已拉開帷幕。毫無疑問,美國、歐盟和俄羅斯將是爭奪衛星導航未來統治權的三位主角。
(摘自《世界新聞報》 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