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適用房已經變得越來越稀缺,但最初的粗放管理方式卻遲遲未變,這加劇了供求關系的緊張。而在銷售領域倚重開發商,更令供需矛盾以令人尷尬的極端方式集中展現出來。
在開發建設環節,開發商對利潤的過度追求,和由于監管成本過高導致的政府監管不力,令經濟適用房陷入了既不經濟又不適用的尷尬境地。
配套設施及相關規劃的缺失和滯后,更凸顯了作為公共產品提供者的政府的角色錯位。
追本溯源,我國的經濟適用房是一個將住房福利和市場化結合的操作模式,但政府和開發商責、權、利劃分的模糊,令其在現實中陷入了搖擺和扭曲。
中國新聞周刊2005年23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