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聲損傷聽力,造成耳聾,這早已為人們所熟知,但隨著環境醫學對噪聲危害的深入研究,科研人員發現它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更為嚴重的危害。
傷眼
科學家發現,噪聲能使人對光亮度的敏感性降低。經實驗表明,當噪聲強度在90分貝時,有2/5的人瞳孔擴大,視物模糊;當噪聲達到115分貝時,幾乎所有的眼球對光亮的適應性都有不同程度的衰減。長時間處于噪聲環境中的人,容易出現眼疲勞、眼痛、眼花和視物流淚等損傷現象。
傷心
近年來研究發現,噪聲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噪聲會加速人體心肌衰老,增加心肌梗死發病率。人體和動物實驗證明,長期接觸噪聲可使體內腎上腺分泌增加,血壓上升。科研人員還發現,工作場所接觸噪聲和夜間接觸交通噪聲,均可使人體總膽固醇上升20%。強烈噪聲還可使甘油三酯上升,對心臟極為不利。
致癌
最近研究發現,噪聲會使機體免疫系統處于麻痹狀態,日久便會導致癌癥。美國西雅圖腫瘤研究所的專家進行了有關噪聲致癌的動物試驗,把試驗用大白鼠分成兩組:一組在無噪聲干擾環境中飼養,另一組于噪聲環境中飼養。3個月后發現,不受噪聲干擾的白鼠患癌率僅占7%,而受噪聲干擾的白鼠患癌率高達60%。專家又對白鼠的癌細胞接種試驗,3個月后發現,不受噪聲影響的白鼠癌細胞轉移比例為30%,而受噪聲影響的白鼠癌細胞轉移比例高達100%。
影響兒童智力
醫學研究發現,生活性噪聲會對嬰兒造成智力和語言能力的永久性影響。這是因為剛剛脫離了寧靜的母腹,突然來到充滿各種聲音的嘈雜世界感到不適應,即使不太大的突然響動都會使小生命驚顫。
防治噪聲,根本的辦法是從聲源上治理它,即將發聲體改造成不發聲體,還可用聲學處理方法來減弱噪聲,比如:吸聲,利用吸聲材料結構來吸收噪聲;隔音,利用隔聲材料或隔音罩,將聲源罩起來,以降低噪聲;調聲,即利用消聲器來降低空氣對噪音的傳播。其次是嚴格控制家用電器和其他發聲器具的音量和開關時間,以減少生活性噪聲。平時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可以補充因噪聲導致的體內維生素損失,提高人體對噪聲的耐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