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語文湖南卷在試卷結構和內容上有較大變動,增大了文學鑒賞的比重,突出了語言表達能力,要求考生分析文章的主題思想及表現,賞析藝術手法,淺談構思技巧,并寫成300字左右的短文。面對這一變化,我們必須加強文學短評寫作訓練。
一、一般性方法:
1、讀懂文本
一般采用“總體——部分——總體”的步驟。其中“總體”,就是從頭到尾通讀,得出初步的印象;“部分”,是對一些重要的句子和段落進行揣摩、參悟和分析研究,加深印象,發現特色,初步形成自己的觀點;“總體”,是要獲得完整的本質的認識,對作品的思路、結構、主旨做出自己的判斷。
2、選準角度
今年高考湖南卷的鑒賞評價題有3道,分別就作品的語言描寫、肖像描寫、側面描寫3方面設題,考生任選一題作答,我們應該盡量選擇自己最熟悉的、最能結合作品來談、最能深入闡發的題目來作答。
3、寫好短評
因為只要求寫300字的短評,所以首先要單刀直入、開門見山地提出觀點,也就是提出你對該文的總體評價;然后就原作內容進行復述、介紹、引用;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評價,也就是采用“述評結合”的方法,一定要“述”和“評”相結合。在寫作中,我們還應該注意短評的結構要小巧完整,語言要精練、簡明、嚴謹。
二、鑒賞方向:
1、試析主題思想及表現
主題思想通常是隱藏在作品的語言當中的,閱讀時要注意文章的標題,概括性的語句,文中反復出現的詞語和句子,揭示主題的中心句,升華主題的結尾句和標示文章脈絡的過渡句,還要特別重視對情節、人物、細節的描寫。在進行評價的時候,我們除了要把握作品的內容之外,還要善于知人論世、聯系時代背景來揣測作者的情感。請看朱自清散文《背影》的賞析例文:
散文《背影》的賞析
朱自清的樸實無華的《背影》,稱得上是完美之作。
《背影》是一篇回憶父愛的抒情散文,27歲的作者在受聘于清華大學后,回憶八年前一個冬日的事情。那是1917年,作者的祖母剛剛去世,擔任煙酒公賣局長的父親又剛剛卸任,“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作者從北京到徐州見著父親,跟隨父親回家奔喪。父子二人終在南京浦口車站分手,兒子雖已20歲,北京也去過兩三次了,可是父親仍不放心,再三躊躇,再三叮囑,最后,為了給兒子買幾個橘子,拖著笨重的身子爬上對面的月臺:“他用兩手攀在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就是永遠留在作者心中的不滅的“雕像”般的“背影”。
作者對父親形象的描寫,雖只是寫了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話語和緩慢無力的動作,但正是這些飽含了深厚父子情誼的話語和姿態,以及由這些話語和姿態構成的神韻,打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
2、藝術手法賞析
文學作品中所使用的藝術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從形象、語言、風格、修辭、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等不同的角度去評價賞析。請看朱自清散文《綠》的賞析例文:
散文《綠》的藝術手法賞析
朱自清的寫景散文擅長于運用工筆與重彩相配合的方法,創造出一種如詩如畫的意境,并且在寫景的同時抒發自己的感情。
《綠》通過北京、杭州等地的名勝與溫州梅雨潭的對比,以“少婦拖著的裙幅”“初戀少女的心”來比喻梅雨潭的水非同尋常的“女兒綠”,暗含著這位自稱“揚州人”的詩人對南方山水的深情。人們推崇朱自清的散文,不僅是因為他寫的風景優美如畫,也不僅是因為他寫的如畫風景都含情脈脈,更重要的是他的散文在遣詞造句上的精益求精,既講究詞藻的修飾,又重視口語的清新悅耳。
文而不澀,美而不俗,朱自清將現代漢語白話散文的運用水平,提升到了古詩詞一般出神入化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