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克勤,浙江寧海人也。少從鄉先達學,窮研力索,至忘寢食。元季亂,隱山谷中。國初被征,起家為濟寧知府。比至官,首為書一通懸康衢,諭天子愛養元元之意,民即有不樂,聽諸府自言,禁隸卒誰何之。引耆耋坐語,訊得失。聘賢者為師,各立學,學凡數百區,學子系籍者至千人。時始詔民墾荒,閱三歲乃稅。吏征率不俟期,民謂詔旨不信,輒棄去,田復荒。克勤與民約,稅如期。區田為九等,以差等征發,吏不得為奸,野以日辟。歲暮轉戎衣于燕,時令:役民舟者有誅。他郡以牛車從事,天雨雪,牛僵死于道,民破產十八九。民請以舟僦役,克勤曰:“吾知從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憚也。”載以舟行。省義之,不問。郡城壞,故事,以兵完筑。指揮使倚奧援暴貴人為重,五六月,輒聚民萬余人治之,民不得田,哀號往即工。克勤奮曰:“民困不救,烏用二千石為!”密聞之中書,即日詔罷役。視事三年,戶口增數倍,一郡饒足。克勤為治以德化為本,不喜近名,嘗曰:“近名必立威,立威必殃民,吾不忍也。”自奉簡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每行縣,杯湯不肯受。兗州守因童子進二瓜,笞而卻之。而于人最恩,南冠過郡者必米醪遺之,不能步者僦舟車送之。同列以事奪祿,旦夕延共食。會飲醉,投案大詬去,禮待之益恭。及酒解,來謝。克勤陽為不知者,曰:“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識君何謝也?”晚益畏慎,晝所為,夜必白之天,俯仰無愧怍。 (《明史·方克勤傳》)
【練習】
1、對下列句子中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少從先達學,窮研力索 索:探求
B.時始詔民墾荒,閱三歲乃稅 閱:觀察
C.故事,以兵完筑完:修繕
D.自奉簡素,一布袍十年不易 奉:供養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括號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民(即)有不樂,聽詣府自言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
B.民謂詔旨不信,(輒)棄去
喜而捕之,一鳴(輒)躍去
C.同列(以)事奪祿,旦夕延共食
不賂者(以)賂者喪
D.(及)酒解,來謝
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
3、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方克勤為官正直清廉的一組是()
①克勤與民約,稅如期。
②吾知從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憚也。
③民困不救,烏用二千石為!
④每行縣,杯湯不肯受。
⑤兗州守因童子進二瓜,笞而卻之。
⑥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識群何謝也?
A.①②④B.①⑤⑥
C.③④⑤D.②③⑥
4、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方克勤青年時刻苦學習,元末避亂山中。明朝初任濟寧知府,做愛民之事,興辦教育。在墾荒征稅之事上,他按照朝廷規定辦理,取信于民,并采取了很好的措施。
B.年底往燕地運送軍服時,方克勤為使百姓不受困苦,按照法令用船運送。他還能挺身為民,不畏權勢,使朝廷下令停止農忙時征集大量百姓修郡城之事。
C.方克勤治政取得良好的政績,但他不追求名譽,過著很簡樸的生活。每次巡行屬縣,連杯熱水也不肯接受。兗州長官通過方克勤的小仆人進獻兩個瓜,也被他退了回去。
D.方克勤待人誠懇,受貶謫的人經過郡,他一定給予很大照顧。他為人寬和,禮待一位被罰俸祿的同事,那人酒后失態,后向方克勤道歉,方克勤裝作不知而安慰他。
5、請將上面文言閱讀材料中的兩個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吏征率不俟期,民謂詔旨不信,輒棄去,田復荒。
(2)區田為九等,以差等征發,吏不得為奸,野以日辟。
【參考答案】
1、B(歷,經過)2、D(介詞/動詞)3、C(①講其守信,⑥不講別人過失)4、B(“按照法令用船運送”與原文內容不符)5、(1)官吏征稅一般不等到期,百姓認為皇帝的命令不講信用,就棄田離開,田地又被荒廢了。(2)區別田地為九等,按照等級征用人力和物資,官吏不得做干擾之事,田野因此一天一天又被開墾起來。
【參考譯文】
方克勤是浙江寧海人,青年時跟從同鄉前輩學習,盡力研究探索,甚至忘了寢食。元末動亂,隱居山中。明朝初年被征召,啟用出任濟寧知府。等他到達官府,首先寫了一份文書懸掛在四通八達的大路,告訴百姓皇帝有愛育百姓之意,百姓如果有不滿意的事,任憑到官府自己訴說,禁止衙役盤問百姓。他召引老年人坐下來談話,詢問政事的得失;聘請賢良的人做老師,各自設立學堂,學堂有幾百處,在名冊的學生達到千人。當初皇帝下令百姓開墾荒地,經過三年才征稅。官吏征稅一般不等到期,百姓認為皇帝不講信用,就棄田離開,田地又被荒廢了。方克勤跟百姓約定,按照期限征稅。區別田地為九等,按照等級征用人力和物資,官吏不得做干擾之事,田野因此一天一天又被開墾。年底向燕地運送軍服,當時朝廷法令:征用民船的人受懲罰。別的郡用牛車辦這件事,天下雪,牛在道路上凍死,百姓十家有八九家破產了。百姓請求用船雇運完成勞役,方克勤說:“我只知道應該從老百姓的方便出發,觸犯法令也不害怕。”于是用船運載軍服前去。省里的的官員認為他的做法合道義,故不追究。郡的城墻倒塌,按照先例,用軍隊修筑。指揮使依靠很快登上高位的人的勢力,五六月間,就征聚百姓萬余人修筑城墻,百姓不能種田,悲哀呼叫去做工。方克勤激動地說:“百姓困苦不救助,用二千石官(指知府)干什么呢!”他秘密地把這件事告知朝廷中書,當天皇帝下令停止修城勞役。方克勤辦理政事三年,戶口增加了幾倍,全郡都富足了。方克勤治理政事,以德政感化人作為根本方法,不喜歡追求名譽,他曾說:“追求名譽一定要樹立威望,樹立威望一定會傷害百姓,我不忍心這樣。”方克勤生活簡樸,一件布袍穿了十年都沒換,一天不吃第二次肉。每次巡行屬縣,連杯熱水也不肯接受。兗州長官通過方克勤的小仆人進獻兩個瓜,方克勤下令打了小仆人板子,并退回了瓜。方克勤對人最有情義,受貶謫經本郡的人他一定會送給酒食,不能走路的就雇車船送他們。一個同事因事情被扣發俸祿,方克勤便早晚請他吃飯。一次趕上該同事喝醉了酒,扔開食盤,大罵離開,方克勤禮待他更加恭敬。等到他酒醒了,即來道歉。方克勤裝出不知道的樣子,說:“那天晚上,我也大醉,不知道您道歉什么呢?”他一生的后一段時間更加小心謹慎,白天做的事,夜晚一定要告訴上天,一舉一動沒有一絲慚愧。【焦文林/設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