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進入考場已有6年了,但仍有不少考生面對話題時,覺得什么都不好寫,什么都寫不好。如何才能寫好話題作文呢?
首先,把話題轉化為立意。
把話題轉化為立意,這就確定了寫作的方向。“千古文章意為高。”立意是作文的“靈魂”。綜觀6年來的話題,我們不難發現,2000、2001、2002年的話題立意非常明確,“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要講誠信”“心靈的選擇應講求道義”。1999、2003年的話題富有思辨色彩:記憶移植有利亦有弊,感情親疏對事物的認知有或好或壞的影響。而2004年全國15套題中,也有相當多的思辨話題,這一類話題應該是“話題作文”的發展方向,因為思辨性的話題更能考查考生的認知水平、表達能力,有利于高校選拔人才。面對這樣的趨勢,我們審題時就應把話題轉化為立意,盡快確定寫作的方向。如在2003年的作文中,湖北考生把話題轉化立意為“情感是基石,但是需要有個量度。心中的天平應架設在穩固的基石之上,感情雖不可或缺,但最重要的還是選擇好自己的量度。”
其次,把立意演化為具體事件(例)。
一篇作文的主題、立意是抽象的,只有結合具體事件(例),立意才可能得到豐富、擴展;給讀者留下雋永的回味,文章才會有生氣、有活力,給人的感覺才不平淡無味,才更能傳達出作者的寫作意圖。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題是“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江蘇一考生寫作此文時,獨辟蹊徑,主要闡明記憶移植的好處:他先是構思出一個記憶移植公司的開業典禮,然后詳寫某資產過億的企業家,在移植了貧困山區失學兒童苦娃的記憶后,體驗到苦娃渴望上學的苦衷,含淚慷慨解囊;后寫下崗兩年之久的職工,移植記憶后挑戰人生,踏上了艱苦創業之路。作者寫的具體事件(例)來自現實生活的兩個熱點問題“失學與下崗”,因而使文章卓爾不群、非同凡響。
再次,把事件(例)具化為美妙的語言。
語言大師老舍說得好:“我們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語言表達出來。若是表達不出,誰知道那思想與感情是怎樣的好呢?”(《人物、語言及其他》)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文采是高考作文的必然要求,是考生作文水平的內在顯現。怎樣使語言生動感人呢?一是用形象化的語言,運用比喻、排比、比擬、夸張等手法增強語言的形象色彩,把抽象化為具體、深奧講得淺顯、枯燥變成有趣。如山西一考生在《用心靈呼喚誠信》中這樣寫道:“讓我們用心靈呼喚誠信,讓誠信變成清晨你窗前一縷溫暖的陽光,讓誠信成為小鳥的清啼在你耳畔吟唱,讓誠信成為你寒冷時身邊紅紅的爐火,讓誠信變成烈日下你頭頂的一片綠陰。用心靈呼喚誠信,渴望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千古吟詠,崇尚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質樸而純潔的革命友誼。用心靈呼喚誠信,讓誠信成為你人生的準則,讓自己對誠信的履約萌生出對心靈的感動,讓生命因誠信而獲得一次暢快的呼吸。”二是細節,細節是文章的生命,是語言生動、具體的又一最好體現。如湖北一考生在《昭君的選擇》中這樣寫道:“迷茫的燈光下,一只單薄的幼蛾一頭栽在作響的燈焰上,發出‘劈里啪啦’的爆鳴聲。昭君拔下玉釵,挑弄燈芯,試圖將蛾兒救出來。就在這時,傳來和親的消息。這消息像春日里的第一聲驚雷,在死一般的后宮炸開了,‘啪’,玉釵落地,斷為兩截,昭君的手顫抖著。處于生死之交的蛾兒在飄轉的火焰中狂亂地掙扎著,終于,像離弦的箭一般,沖出火海。烈焰吞噬了她粉嫩的外衣,卻沒有壓垮她不屈的心靈。在生之涯、死之角,幼小的心靈發出對生的呼喚,爆發出無窮的力量,讓她從壓迫、死亡中振翅飛出。昭君震驚了,若有所思地看著蛾兒,看著她越飛越遠,飛出圍墻,飛出重重封鎖,飛向遙遠的自己的天地。”“拔”“挑弄”“手顫抖著”“震驚”等表現了特定環境中的昭君的心理,表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高超的駕馭文字的能力。
總之,話題作文倡導創新,鼓勵創新。只要依循以上三點,你就能快速作文,展示自己的才華,你的作品就會讓閱卷教師眼睛一亮,從而撐起你語文考試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