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寫人的記敘文,往往要以形象感人。而在記敘、描寫等五種表達方式中,能使人物活靈活現、出神入化的,就當屬描寫了。可許多同學只會一些不痛不癢的記敘,如果讓他形象地描寫一個人,就有點勉為其難了。其實,只要掌握了描寫人物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你就會覺得,讓人物活起來,原來也這般容易。
一、將人物置于哈哈鏡前。
盡管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但在一般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并不是很明顯。如果要凸現某個人物的特點,想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可以把人物置于哈哈鏡前,采用漫畫式的夸張筆法,有意地將人物形象扭曲,會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請看這樣一段描寫:
只見他高瘦的身體被一件爛風衣裹著,風衣油光油光的,似乎十幾年沒有洗過了;頭發一根根僵硬地豎立著,如果不是出現在這城市的一角,別人定會以為是哪個原始森林來的刺猬;一張臉布滿溝溝坎坎,像是被轟炸過似的;臉上鑲嵌著兩只暗淡無光又小得可憐的眼睛和一個大而塌的鼻子,也許這是世界上鼻子與眼睛的最完美組合;誰知他那鼻中還不時地流出一條‘黃河’,似乎污染了‘下游’,要不,滿口東倒西歪的牙齒怎么會黃得發黑呢——讓人好不惡心。
小作者采用夸張、比喻等手法,把一個特骯臟特丑陋的家伙呈現在讀者面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把人物推到特寫鏡頭前。
我們可以把一個人最有特色、最具個性的一點推到特寫鏡頭前,細加描述,所謂“攻其一點,不及其余”,讓讀者慢慢欣賞,細細咀嚼,人物形象也就深入到讀者的心中了。這個鏡頭可以是時髦的發型、特殊的衣著,也可以是特別的神態、搞笑的動作……如一位學生這樣寫他的地理老師:
我們的地理老師姓劉,是一位初為人師的小伙子,帥氣又和氣,因此盡管教學經驗略顯不足,但仍引無數女生競折腰,一下了課就圍著他‘公轉’。劉老師怕對為之‘公轉’的女生照顧不周,只好不停地‘自轉’,轉得不亦樂乎。
“公轉”“自轉”的鏡頭,使一個討學生喜歡、樂于和學生打成一片的老師形象躍然紙上。
三、讓人物自己站出來說話。
人物語言最能反映人物性格。一個人站著坐著,并不覺得他有什么特別,可他一開口說話,許多內在的東西就外化了。所以,讓人物站出來說話,他那個性化的語言必定會顯露“冰山的八分之七”,讀者想不記住他都難了。請看下面這段文字:
我伸伸懶腰,嚷著“累死了”。“那么就去喝‘紅牛’吧。”成兵說。我疑惑不解地問他:“為什么?”他開始裝模作樣地說廣告語:“渴了,累了,喝紅牛。”我白了他一眼:“說得輕巧,誰給買?”“那還不簡單,你買給我喝。”“我既不是你老爸,又不是你老媽,憑什么我買給你喝?”“但是你是我老……”“什么?你可別占人家的便宜。”還沒等他說完,我便意識到他要說“老婆”二字,急忙打斷他的話。“瞧瞧瞧,現在的女孩子,思想要多復雜就有多復雜,開口閉口都是關于愛情的東西。我本來想說你是我文學上的老師,還沒說完就被你誤解了。看來中國少女中瓊瑤、席絹的毒之深,已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不過幸好你今天碰到本大師,體內毒素尚可化解……”“你給我閉嘴,你是不是巫師呀,這么念念有詞的!”我完全忘記了自己的淑女形象。第一天合作就這樣,以后的日子怎么打發呀?
從這個小男生的油嘴滑舌和他那幽默搞笑的語言中,你一定看出他內在的那種樂觀、機靈和睿智了吧?所以,描寫人物的語言,同樣可以把人物的個性刻畫得淋漓盡致,絲絲入扣。
當然,要把人物寫活,遠不止以上這些方法。如果你能在生活中細細地觀察,在寫作中慢慢地摸索,相信,你也會找到描寫人物的竅門,你也能讓所寫人物在你的筆下鮮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