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了行政保護傘之后,原來一家獨大的郵政EMS不得不正面應對來自國際和國內快遞領域的雙重壓力。
有的時候,吹滅了生日蠟燭的心情并不全是欣喜。對于剛剛過完25歲生日的中國郵政EMS來說,心情就很不輕松:作為中國郵政三大業務板快之一,它要承擔起為政企分開的郵政帶來更多利潤的歷史重任,以便這艘斑駁的巨艦能在市場的驚濤駭浪中平穩行駛。也許使命本身并不可怕,真正的考驗在于,隨著《郵政法》修改稿對郵政專營業務的厘清,EMS不僅要在國際快遞領域收復失地,還要在自己傳統的勢力范圍—國內快遞領域和眾多高手展開肉搏。在沒有行政保護傘的擂臺上,像這樣真刀真槍的和對手格斗,對EMS而言還是第一次。從這個意義上說,正在低調進行的中國郵政體制改革不啻是EMS的成人禮。
“成人”步點
根據國務院原則通過的郵政體制改革方案,中國郵政要告別裁判員兼運動員的雙重身份,未來的業務由三大板塊組成,即物流快遞類業務、私人信函的普遍服務業務及保險、儲蓄等金融性業務。按照政企分開的思路,EMS的“成人”第一步就是和郵政速遞局理順關系,讓后者成為監管部門,而EMS則成為公司法人獨立運作。
北京市作為郵政體制改革試點先吃了螃蟹。雖然和速遞局的業務尚沒有徹底交割,但隨著政企分開的改革目標落到實處,EMS和這個“婆婆”分家是早晚的事。
據了解,北京郵政其實在去年就已經啟動了速遞體制改革。從2004年8月起,北京郵政EMS全面整頓速遞代辦站,統一核發《北京市郵政特快專遞業務經營資格證》,對代辦站管理引入保證金制度和預付款制度;對“大代辦發展小代辦”等違規經營行為明令禁止,速遞代辦站由整頓前的上百家縮減為26家。北京郵政對速遞業務隊伍的整頓持續至今,為EMS企業化獨立運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北京郵政的投石問路之舉已經嘗到了甜頭:今年上半年,北京郵政速遞實現業務收入 2.42億元,同比增長 22.75%;業務量完成 826萬件,同比增長 22.19%。
在北京郵政速遞局嘗試監管和業務分離之時,快遞和物流的整合也引人關注,因為快遞物流是未來中國郵政的三大業務之一。現在郵政快遞和物流分屬EMS和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近來有媒體報道稱,“中郵物流和EMS合并的工作已在進行之中,年內兩家便將合二為一……”記者就此向國家郵政局有關人士求證,被告知“還沒有具體方案出臺”。
盡管中國郵政的網絡遍布全國城鄉,EMS也走過了25年,但中國郵政一直走混業經營的路子,普通信函包裹和快遞、物流的郵路重疊、交叉,效率并不高。而來自民航總局的消息稱,承擔郵政快遞國內航空運輸任務的中國貨運郵政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中郵航)已正式向民航總局申請變更其經營范圍,從以前只開展國內航空貨郵運輸業務擴大到經營內地至香港、澳門地區及周邊國家國際航空貨郵運輸業務。按照中郵航的國際航線開通計劃,首先開通到東京和名古屋航線,再開通韓國和新加坡的航線,最后逐步擴展至歐美地區。中航郵主要承擔EMS的國內運輸任務,此番申請開通國際航線的舉動,無疑是宣告了EMS在國際業務上重振河山的決心。
勝算幾何
雖然北京郵政速遞的改革探索帶來了業務攀升,讓中國郵政吃了顆不大不小的定心丸,但據此認為EMS的前途一片光明也還為時尚早。
中國郵政EMS在DHL、UPS、Fedex等國際巨頭的猛攻下,已經喪失了國際業務的大半河山。今年4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中國航空貨運業高峰會議”上,中郵航人士坦言,公司40%的業務量來自國際快遞,但大部分為中日快遞,利潤最為豐厚的中歐和中美快遞市場幾乎完全被四大快遞巨頭占據。
和國際巨頭相比,中國郵政EMS除了在經驗、服務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之外,在運力的對比上也懸殊甚大。為郵政EMS承擔航空快遞運輸任務的中郵航只有5架Y8- F100、2架B737- 300F和2架B737- 300QC飛機,國際業務由南方航空的班機承運。而僅美國聯邦快遞一家公司就有大小飛機670多架,在全球220多個國家有服務網絡。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快遞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劉建新介紹說,中國郵政EMS的國際快遞采用“丟手絹”方式,接收的快件送達國外后,一般由當地郵政機構投遞,這樣和有著自建地面網絡支持的國際巨頭比,中國郵政EMS在國際快遞上明顯處于劣勢。
中國郵政EMS引以為豪的還是自己國內網絡的強大,它有著中國郵政這座大靠山。通過幾十年的建設,中國郵政搭建了由陸、海、空運輸工具組成的龐大的干線運輸網,擁有郵路2.1萬余條,310多萬公里,在全國城鄉擁有營業局所6.7萬處。此外,EMS還有《郵政法》這把保護傘,該法對“500克”郵政專營線的劃定,使郵政EMS一家獨大,至今還是國內快遞領域的王者。
不過現在,郵政EMS已經處在內外夾擊的嚴峻形勢之下。
雖然EMS在國內有著自己龐大的網絡,但國際巨頭們也通過合資的方式,基本完成了在全國的戰略布局。像DHL等巨頭在全國200多個大中城市建立了自己的業務網點,為下一步向二線城市輻射打下了基礎。UPS、Fedex則在上海、廣州加緊建設自己的航空轉運中心。本來EMS在航空快運上就處于下風,巨頭們的這番動作更讓郵政EMS憂慮。
以前被EMS圍追堵截的民營快遞,在和郵政的斗法中慢慢成熟,也變得野心勃勃。EMS首先從同城快遞開始遭到蠶食,然后在異地快遞上感到了威脅。和郵政EMS相比,這些要價便宜,憑借幾輛自行車就能做業務的快遞公司更加機動靈活。某快遞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說,民營快遞的服務價格能比EMS低一半,而且非常快捷,焉有不受歡迎之理?不過為了不和郵政正面沖突,民營快遞也盡量避開郵政專營業務,以求光明正大的發展。北京著名的快遞公司小紅馬從三五個業務員起家,現在把網絡發展到了全國幾百個城市。而宅急送這樣的民企近期還宣布了自己的國際業務計劃。似乎在不知不覺間,EMS的地盤在逐漸縮小,而它的對手卻在日益壯大。
現在《郵政法》還是EMS規避競爭者的天然屏障,但這部顯出老態的法律在經過六輪修訂之后有望以新的面目重新出臺。據有關人士介紹,雖然具體條文還有爭議,但修訂的核心是確定郵政的普遍服務范圍,放開競爭性業務。如此說來,郵政EMS在政企分開的“成人禮”完成后,只能義無返顧地沖向那些虎視眈眈的對手了。